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1.1 壳聚糖 | 第11-12页 |
1.2 壳聚糖衍生化产物 | 第12-13页 |
1.3 药物控释技术 | 第13-14页 |
1.4 壳聚糖纳米控释系统 | 第14-16页 |
1.5 壳聚糖纳米载体交联技术 | 第16-17页 |
1.6 壳聚糖复合载体的成分组成和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7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2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1-33页 |
3.1 壳聚糖的化学 修饰 | 第21-23页 |
3.2 纳米壳聚糖微球制备方法的比较和讨论 | 第23-32页 |
3.2.1 反相微乳法制备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载体 | 第23-27页 |
3.2.1.1 制备方法 | 第23页 |
3.2.1.2 样品物理性质 | 第23页 |
3.2.1.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3页 |
3.2.1.4 所得载体收率 | 第23-24页 |
3.2.1.5 蛋白收率 | 第24页 |
3.2.1.6 羧甲基外包被的检测 | 第24页 |
3.2.1.7 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微球蛋白释放 | 第24-25页 |
3.2.1.8 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微球主体崩解性的检测 | 第25-26页 |
3.2.1.9 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交联性的检测 | 第26页 |
3.2.1.10 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与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6-27页 |
3.2.2 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固定化酶的性质 | 第27-30页 |
3.2.2.1 米氏常数的测定 | 第27页 |
3.2.2.2 固定化胰蛋白酶热稳定性 | 第27-28页 |
3.2.2.3 最适反应温度 | 第28页 |
3.2.2.4 固定化酶最适PH值 | 第28-29页 |
3.2.2.5 变性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3 细胞学活性 | 第30-32页 |
3.2.3.1 固定化酶代替胰酶消化细胞 | 第30页 |
3.2.3.2 细胞计数 | 第30-31页 |
3.2.3.3 细胞生长曲线 | 第31-32页 |
3.3 固定酶作用机理探讨 | 第32-33页 |
4 结论 | 第33-35页 |
5 试验方法 | 第35-43页 |
5.1 壳聚糖衍生物制备 | 第35-36页 |
5.1.1 羧甲基化壳聚糖的制备 | 第35页 |
5.1.2 磺化壳聚糖的制备 | 第35-36页 |
5.1.3 羟乙基化壳聚糖的制备 | 第36页 |
5.2 壳聚糖衍生物的检测 | 第36-38页 |
5.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页 |
5.2.2 离子色谱法 | 第36-37页 |
5.2.3 分子量测定 | 第37页 |
5.2.4 粘度测定 | 第37页 |
5.2.5 比旋光度测定 | 第37页 |
5.2.6 酶活力的测定 | 第37-38页 |
5.2.7 米氏常数测定 | 第38页 |
5.3 纳米壳聚糖微球制备方法-反相微乳法 | 第38-39页 |
5.3.1 固定化载体 | 第38页 |
5.3.2 载体活化 | 第38页 |
5.3.3 蛋白交联 | 第38-39页 |
5.4 戊二醛共价交联法制备纳米壳聚糖微球 | 第39页 |
5.5 离子交联法 | 第39页 |
5.6 释药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5.7 细胞培养 | 第40-41页 |
5.7.1 HeLa 细胞系培养 | 第40页 |
5.7.2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0页 |
5.7.3 MTT比色 | 第40-41页 |
5.7.4 绘制标准生长曲线 | 第41页 |
5.8 蛋白成分分析 | 第41-42页 |
5.9 扫描电镜图像分析 | 第42-4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7 致谢 | 第47-48页 |
8 附图 | 第48-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