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导论 | 第11-3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4页 |
(一)开辟师幼关系研究的全新视角 | 第11-12页 |
(二)契合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在需求 | 第12页 |
(三)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第12-13页 |
(四)弥补幼教实践中生态学视野的缺失现状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26页 |
(一)生态学基本理论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二)教育生态学主要理论相关研究 | 第16-21页 |
(三)生态学视野下师生关系相关研究 | 第21-26页 |
(四)简评 | 第26页 |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6-27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7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一)理论意义:可丰富生态学视角师幼关系的相关理论建构 | 第27页 |
(二)实践意义:可为幼儿园生态型师幼关系的建立提供实践指导 | 第27-28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8-29页 |
(一)基本思路 | 第2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六、研究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一章 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师幼关系的概述 | 第30-3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30-32页 |
(一)生态学 | 第30页 |
(二)师幼关系 | 第30-31页 |
(三)生态型师幼关系 | 第31-32页 |
二、生态型师幼关系的价值 | 第32-34页 |
(一)构建新型人际关系 | 第32-33页 |
(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回归 | 第33-34页 |
(三)提升教师生态化教育素养 | 第34页 |
三、生态型师幼关系的特征 | 第34-39页 |
(一)平等性 | 第35-36页 |
(二)差异性 | 第36页 |
(三)可持续发展性 | 第36-37页 |
(四)情感交融性 | 第37-38页 |
(五)互利共生性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幼儿园师幼关系生态性缺失的现实表现及归因分析 | 第39-58页 |
一、幼儿园师幼关系生态性缺失的现实表现 | 第39-49页 |
(一)权威控制:忽视生命主体的价值 | 第39-41页 |
(二)差异性缺乏:摒弃生命的独特性 | 第41-43页 |
(三)可持续性理解偏颇:阻碍生命的可持续发展 | 第43-45页 |
(四)情感意识薄弱:割裂生态因子间的联系 | 第45-47页 |
(五)对话缺失:阻碍师幼双向的意义建构 | 第47-49页 |
二、幼儿园师幼关系生态性缺失的归因分析 | 第49-58页 |
(一)幼儿园管理机制生态性匮乏 | 第49-51页 |
(二)教师生态教育素养欠缺 | 第51-53页 |
(三)幼儿个性差异的存在 | 第53-55页 |
(四)社会环境及家庭关系的制约 | 第55-58页 |
第三章 建构幼儿园生态型师幼关系的策略 | 第58-74页 |
一、观念转变:生态型师幼关系建构的关键 | 第58-60页 |
(一)强化生命的理念,革新自身观念 | 第58-59页 |
(二)教师教育培训,提升生态素养 | 第59-60页 |
二、情感提升:生态型师幼关系建构的推动力 | 第60-62页 |
(一)饱含敬畏生命之情,尊重理解幼儿 | 第60-61页 |
(二)传递积极情感能量,构建情感联系桥梁 | 第61-62页 |
三、行为改进:生态型师幼关系建构的标志 | 第62-68页 |
(一)优化幼儿生态位,实现幼儿差异化发展 | 第62-65页 |
(二)关注幼儿成长生态,实现幼儿可持续发展 | 第65-66页 |
(三)确保信息的双向流动,实现协同共生 | 第66-68页 |
四、幼儿园生态文化打造:生态型师幼关系建构的保障 | 第68-74页 |
(一)园长理念引领,营造生态型教育良好环境 | 第68-72页 |
(二)家长积极参与,构建生态型家园合作机制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注释 | 第76-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