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0-23页 |
1.幼儿说谎行为的概述 | 第10-15页 |
1.1 说谎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2 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幼儿说谎行为的一般特征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幼儿说谎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 | 第13-15页 |
2.家庭环境及其与幼儿说谎行为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2.1 家庭环境的概述 | 第15-16页 |
2.1.1 家庭环境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家庭环境的内容 | 第15-16页 |
2.2 家庭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16-19页 |
2.2.1 家庭物质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16-17页 |
2.2.2 家庭精神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17-19页 |
3.幼儿自身特征与家庭环境、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19-20页 |
3.1 幼儿性别、年龄与家庭物质环境、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19页 |
3.2 幼儿性别、年龄与家庭精神环境、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19-20页 |
3.2.1 幼儿性别与家庭精神环境、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19-20页 |
3.2.2 幼儿年龄与家庭精神环境、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20页 |
4.问题的提出 | 第20-23页 |
4.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4.2 本研究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21页 |
4.3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4.3.1 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4.3.2 实践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实证部分 | 第23-45页 |
1.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研究假设 | 第23页 |
3.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3.1 被试 | 第23-24页 |
3.2 研究变量及测评工具 | 第24-25页 |
3.2.1 幼儿说谎行为问卷 | 第24页 |
3.2.2 家庭物质环境量表 | 第24-25页 |
3.2.3 家庭精神环境问卷 | 第25页 |
3.2.4 共同方法偏差的处理 | 第25页 |
3.3 数据录入与分析 | 第25-26页 |
4.研究结果 | 第26-38页 |
4.1 幼儿说谎行为的一般特征 | 第26页 |
4.2 家庭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26-32页 |
4.2.1 家庭物质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26-29页 |
4.2.2 家庭精神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29-32页 |
4.3 家庭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性别与年龄的调节作用 | 第32-38页 |
4.3.1 家庭物质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 | 第33-34页 |
4.3.2 家庭精神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性别与年龄的调节作用 | 第34-38页 |
5.讨论 | 第38-43页 |
5.1 幼儿说谎行为的一般特征 | 第38-39页 |
5.2 家庭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39-41页 |
5.2.1 家庭物质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39-40页 |
5.2.2 家庭精神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 | 第40-41页 |
5.3 家庭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 | 第41-43页 |
5.3.1 家庭物质环境与说谎行为的关系: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 | 第41-42页 |
5.3.2 家庭精神环境与说谎行为的关系: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 | 第42-43页 |
6.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7.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44-45页 |
第三部分 教育建议 | 第45-49页 |
1.抓住关键期,加强3岁幼儿的诚实教育 | 第45页 |
2.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合理利用期望效应 | 第45-46页 |
3.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精神环境的熏陶渍染 | 第46-49页 |
3.1 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化矛盾危机为教育契机 | 第46-47页 |
3.2 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积极表达情感体验 | 第47页 |
3.3 审视自身言行,树立良好榜样 | 第47-48页 |
3.4 重视早期规则教育,引导良好品行的发展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