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1.2.3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3.1 基本思路 | 第16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 2.1 自媒体基本概念与特性 | 第17页 |
| 2.2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性 | 第17-18页 |
| 2.3 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 2.3.1 危机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 2.3.2 “沉默的螺旋”理论 | 第19-20页 |
| 2.3.3 混沌理论 | 第20-21页 |
| 第3章 “机场联络线途径春申塘”网络舆情应对案例分析 | 第21-26页 |
| 3.1 案例选择原由 | 第21页 |
| 3.2 案例介绍 | 第21-25页 |
| 3.2.1 第一阶段:舆情发酵阶段(4 月18日至4月 29 日) | 第22-23页 |
| 3.2.2 第二阶段:政府集中应对阶段(4 月29日至5月 8 日) | 第23-24页 |
| 3.2.3 第三阶段:舆情消散阶段(5 月8日之后) | 第24-25页 |
| 3.3 “机场联络线途径春申塘”网络舆情的特点 | 第25-26页 |
| 3.3.1 地区性特征明显 | 第25页 |
| 3.3.2 政府公信力弱 | 第25页 |
| 3.3.3 运用多种传播手段,主动寻求舆情扩散 | 第25-26页 |
| 第4章 政府应对“机场联络线途径春申塘”舆情的分析 | 第26-31页 |
| 4.1 政府应对“机场联络线途径春申塘”舆情的成功之处 | 第26-27页 |
| 4.1.1 官方微博发布信息时间点选择恰当 | 第26页 |
| 4.1.2 利用官方微博及时辟谣 | 第26-27页 |
| 4.1.3 利用多种形式汇总发布会公布的信息 | 第27页 |
| 4.2 “机场联络线途径春申塘”舆情应对的不足之处 | 第27-29页 |
| 4.2.1 未找准关键信息源头 | 第27-28页 |
| 4.2.2 政府相关部门信息披露缓慢 | 第28页 |
| 4.2.3 信息发布关键内容缺失 | 第28-29页 |
| 4.2.4 见面会现场动用大量“特勤” | 第29页 |
| 4.3 “机场联络线途径春申塘”舆情应对不理想的原因 | 第29-31页 |
| 4.3.1 政府官员网络媒介素养不足 | 第29页 |
| 4.3.2 舆情应对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 4.3.3 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 第30-31页 |
| 第5章 自媒体时代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 | 第31-40页 |
| 5.1 建立政府应对自媒体网络舆情的基本理念 | 第31-33页 |
| 5.1.1 优先建立“以人为本”的舆情管理目标 | 第31-32页 |
| 5.1.2 引导形成“道德规范”的舆情管理思路 | 第32页 |
| 5.1.3 强化“平等公正”的舆情管理规范 | 第32-33页 |
| 5.2 全面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与策略 | 第33-36页 |
| 5.2.1 科学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流 | 第33-34页 |
| 5.2.2 加强舆论引导技巧的灵活使用 | 第34-35页 |
| 5.2.3 加强对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能力 | 第35页 |
| 5.2.4 以积极的工作心态应对网络舆情 | 第35页 |
| 5.2.5 建立各部门间协同工作的应对机制 | 第35-36页 |
| 5.2.6 加强日常正面宣传 | 第36页 |
| 5.3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的制度与标准体系 | 第36-38页 |
| 5.3.1 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指标体系 | 第36-37页 |
| 5.3.2 建立快速的网络舆情应急体系 | 第37页 |
| 5.3.3 建立协同的网络舆情收集机制 | 第37页 |
| 5.3.4 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善后机制 | 第37-38页 |
| 5.3.5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机制 | 第38页 |
| 5.4 加强网络舆情应对的技术支撑 | 第38-40页 |
| 5.4.1 加强数据收集的技术支撑 | 第39页 |
| 5.4.2 加强舆情信息分析的技术支撑 | 第39-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