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人工挖孔灌注桩简介 | 第9页 |
1.2.2 人工挖孔灌注桩承载能力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3 人工挖孔灌注桩承载能力试验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桩端土高压固结试验 | 第15-28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5-16页 |
2.2.1 试验方案 | 第15页 |
2.2.2 实验目的 | 第15页 |
2.2.3 实验内容 | 第15-16页 |
2.3 仪器设备 | 第16页 |
2.4 试验过程 | 第16-17页 |
2.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7-26页 |
2.5.1 数据的处理 | 第17-18页 |
2.5.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18-26页 |
2.6 试验结论 | 第26页 |
2.7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土与结构材料界面摩擦试验 | 第28-48页 |
3.1 概述 | 第28页 |
3.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8-29页 |
3.2.1 试验方案 | 第28页 |
3.2.2 试验目的 | 第28-29页 |
3.2.3 试验内容 | 第29页 |
3.3 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3.4 试验过程 | 第30页 |
3.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0-47页 |
3.5.1 数据的处理 | 第30-31页 |
3.5.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1-47页 |
3.6 试验结论 | 第47页 |
3.7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挖孔桩承载特性仿真分析 | 第48-70页 |
4.1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48页 |
4.2 数值模拟流程 | 第48-49页 |
4.3 人工挖孔桩试桩资料 | 第49-51页 |
4.3.1 工程概况 | 第49-50页 |
4.3.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50-51页 |
4.4 建立人工挖孔桩有限元模型 | 第51-54页 |
4.4.1 单元的选取 | 第51页 |
4.4.2 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4.4.3 边界条件的选取 | 第52-53页 |
4.4.4 桩-土接触关系分析 | 第53-54页 |
4.5 材料及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54-56页 |
4.5.1 桩本构模型 | 第54-55页 |
4.5.2 土体本构模型 | 第55-56页 |
4.5.3 护壁参数的选取 | 第56页 |
4.6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6-68页 |
4.6.1 桩基承载力性状 | 第56-60页 |
4.6.2 桩周土位移分析 | 第60-61页 |
4.6.3 桩身轴力性状 | 第61-64页 |
4.6.4 桩侧阻力分析 | 第64-66页 |
4.6.5 桩端阻力分析 | 第66-68页 |
4.7 小结 | 第68-70页 |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0-72页 |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