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目录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1.1 数字水印 | 第9-10页 |
| 1.1.2 共谋攻击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2 t-弹性与抗共谋码 | 第13-18页 |
| 2.1 引言 | 第13页 |
| 2.2 t-AND-ACC简介 | 第13-14页 |
| 2.3 利用BIBD和PBD设计构造t-AND-ACC | 第14-16页 |
| 2.4 利用CFF构造t-AND-ACC | 第16-18页 |
| 3 t-可分码 | 第18-22页 |
| 3.1 t-弹性逻辑抗共谋码简介 | 第18页 |
| 3.2 t-可分码的定义与性质 | 第18-19页 |
| 3.3 可分码与防诬陷码的关系 | 第19-20页 |
| 3.4 2长2-可分码与推广填充设计 | 第20-22页 |
| 4 可分码码字容量的上下界 | 第22-39页 |
| 4.1 引言 | 第22页 |
| 4.2 t-可分码的上界 | 第22-23页 |
| 4.3 2-可分码码字容量的上界 | 第23-37页 |
| 4.3.1 n=2,3时的情形 | 第23-25页 |
| 4.3.2 一般情形 | 第25-26页 |
| 4.3.3 q=16,25时的2长2-可分码 | 第26-37页 |
| 4.4 2-可分码码字容量的下界 | 第37-39页 |
| 5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