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爸爸去哪儿》对白寺村“景观”的建构与传播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4页
    一、对景观的概念界定第9-10页
    二、研究背景第10-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页
    四、研究价值第12-14页
        (一) 理论价值第12-13页
        (二) 实践价值第13-14页
第一章 拍摄前:自在自为的湘东小村庄第14-21页
    一、白寺村概况第14-15页
        (一) 地理环境第14页
        (二) 社会经济状况第14页
        (三) 建筑特色第14-15页
        (四) 旅游业发展第15页
    二、白寺村的一天第15-17页
    三、从“地方”到“拍摄地”第17-19页
        (一) “关系(guanxi)”获得的拍摄契机第17-18页
        (二) 可视性考量第18-19页
    四、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拍摄时:从“实景”到“景观”的转向第21-31页
    一、真实世界与景观世界第21-22页
    二、电视媒介手段的运用第22-28页
        (一) 选取景观镜头第22-25页
        (二) 提升文化价值第25-26页
        (三) 明星对景观的推动第26-28页
    三、白寺村与原来现实的距离第28-30页
        (一) 个案:南瓜饼成“村菜”第28-29页
        (二) 个案分析第29-30页
    四、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拍摄后:景观的消费第31-39页
    一、影视旅游的兴起第31-32页
    二、游客的消费心理第32-35页
        (一) 自我身份认同第32-33页
        (二) 炫耀性消费第33-34页
        (三) 电视诱发的无穷欲望第34-35页
    三、被消费的景观第35-37页
        (一) 景观与消费的关系第35-36页
        (二) 炮制出来的景观消费第36-37页
    四、白寺村景观消费特性第37-38页
        (一) “爸爸”元素是消费主导第37页
        (二) 旅游资源单一第37-38页
    五、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生活在景观里的村民第39-45页
    一、景观的守卫者第39-40页
    二、成为景观的一部分第40-42页
    三、加入到景观中来第42-43页
    四、景观的消解者第43-44页
        (一) 妇女主任的竞选第43页
        (二) “我要盖新房”第43-44页
    五、本章小结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研究
下一篇:时间与乡村生活秩序--基于四川凉山彝汉混居村的田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