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论文结构第13-14页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4-16页
2 公司融资结构理论的简单回顾第16-28页
    2.1 融资结构理论中的MM定理第16-19页
        2.1.1 MM无税模型第16-18页
        2.1.2 MM含税模型第18页
        2.1.3 对MM定理及其修正的评述第18-19页
    2.2 融资结构与权衡理论第19-21页
        2.2.1 权衡理论第19-21页
        2.2.2 对权衡理论的评论第21页
    2.3 融资结构与代理成本理论第21-23页
    2.4 融资结构与激励理论第23-24页
    2.5 融资结构与信号传递理论第24-25页
    2.6 融资结构与优序融资理论第25-26页
    2.7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理论第26-27页
    2.8 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现实思考第27-28页
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第28-41页
    3.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第28-30页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描述性实证第30-34页
        3.2.1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第30-31页
        3.2.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趋向与偏好第31-33页
        3.2.3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在实际中表现第33-34页
    3.3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行为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分析第34-37页
    3.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6种不协调现象第37-39页
    3.5 结论第39-41页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性因素第41-52页
    4.1 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方式改革的历史沿革第41-43页
        4.1.1 1978 年-1986年:“财政供给制”阶段第41-42页
        4.1.2 1987 年-1994年“银行供给制”阶段第42页
        4.1.3 股权融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融资方式的选择第42-43页
    4.2 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现状第43-45页
    4.3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股份非流通-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性因素第45-51页
        4.3.1 理论研究第46-49页
        4.3.2 实证研究第49-51页
    4.4 结论第51-52页
5 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第52-60页
    5.1 公司融资成本第52-55页
        5.1.1 公司融资成本的相关概念第52-53页
        5.1.2 公司长期融资与资本成本第53-55页
    5.2 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成本和股权融资成本分析第55-58页
        5.2.1 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成本第55-56页
        5.2.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第56-58页
    5.3 结论第58-60页
6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股权融资偏好的深层次原因第60-68页
    6.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第60-61页
    6.2 我国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第61-62页
    6.3 “一股独大”条件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第62-64页
    6.4 我国上市公司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健全第64页
    6.5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第64-67页
    6.6 结论第67-68页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对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影响第68-75页
    7.1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非均衡-股权融资偏好的外因第68-69页
    7.2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对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影响第69-75页
        7.2.1 股权融资偏好与上市公司资本使用效率第70-71页
        7.2.2 对投资者的利益与长期投资积极性的影响第71-72页
        7.2.3 对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的影响第72-73页
        7.2.4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第73-75页
8 基本结论及对策建议第75-78页
    8.1 基本结论第75-76页
    8.2 调整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建议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附录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剩余收益模型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法在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主要缺陷及其改进分析
下一篇:《爸爸去哪儿》对白寺村“景观”的建构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