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乡村生活秩序--基于四川凉山彝汉混居村的田野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导论 | 第7-10页 |
一、大麦地 | 第10-25页 |
(一) 公共设施 | 第11-16页 |
1、村委会 | 第11-13页 |
2、大麦地村小学 | 第13-15页 |
3、水源电力 | 第15-16页 |
4、道路交通 | 第16页 |
(二) 家庭和人口 | 第16-22页 |
1、家庭 | 第16-20页 |
2、人口 | 第20-22页 |
(三) 村落历史与家族 | 第22-25页 |
二、大麦地的时间制度 | 第25-39页 |
(一) 历法时间(1949年以前) | 第25-28页 |
(二) 行政时间(1949年-1982年) | 第28-31页 |
(三) 钟表时间(1982年-1992年) | 第31-34页 |
(四) 媒介时间(1992年至今) | 第34-39页 |
1、电视与夜晚休闲——伸缩性强的弹性时间 | 第36-37页 |
2、手机——转移时间的媒介 | 第37-39页 |
三、进一步思考 | 第39-54页 |
(一) 农事节律与仪式下的年度时间安排 | 第39-42页 |
(二) 从“事件中的时间”到“时间中的事件” | 第42-47页 |
(三) “苦日子” | 第47-50页 |
1、集体劳动之苦 | 第48-49页 |
2、身体病痛之苦 | 第49-50页 |
3、食物匮乏之苦 | 第50页 |
(四) 媒介影响下的乡村时间观念变化 | 第50-54页 |
1、封闭性电视时间 | 第51-52页 |
2、转移的手机时间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