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一、关于消费者、金融消费者和金融衍生品界定 | 第9-11页 |
二、关于金融监管的理论 | 第11-12页 |
三、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讨论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金融消费者与金融衍生品 | 第14-21页 |
第一节 金融消费者 | 第14-17页 |
一、消费者 | 第14-15页 |
二、金融消费者 | 第15-17页 |
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 | 第17-21页 |
一、金融衍生品的概念和特征 | 第17-19页 |
二、常见的金融衍生品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21-40页 |
第一节 KODA 案和雷曼迷你债案——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 | 第21-24页 |
一、KODA 案 | 第21-22页 |
二、雷曼迷你债案 | 第22-24页 |
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影响分析 | 第24-30页 |
一、信息不对称及其类型 | 第24-25页 |
二、金融衍生品的特点对金融衍生品交易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三、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与提供高风险金融衍生品的激励 | 第26-27页 |
四、交易成本和公共物品对高风险金融衍生品的影响 | 第27-30页 |
第三节 完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消费者保护构想 | 第30-40页 |
一、金融消费者权利体系 | 第30-32页 |
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 | 第32-38页 |
三、金融衍生品的分类监管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加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建议 | 第40-50页 |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立法和实践 | 第40-44页 |
一、英国 | 第40-41页 |
二、澳大利亚 | 第41-43页 |
三、美国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我国法律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不足 | 第44-46页 |
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立法缺失 | 第45页 |
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缺失 | 第45页 |
三、金融消费投诉与受理机制欠缺 | 第45-46页 |
四、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不充分 | 第46页 |
第三节 加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路径 | 第46-50页 |
一、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 | 第46-47页 |
二、成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 第47-48页 |
三、建立和完善多渠道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纠纷解决机制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