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LACK-SCHOLES模型的可转债定价实证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2-16页 |
1.2.1 国外可转债市场发展情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可转债市场发展情况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20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1-34页 |
2.1 可转换债券综述 | 第21-24页 |
2.1.1 可转换债券的定义 | 第21页 |
2.1.2 可转换债券要素 | 第21-22页 |
2.1.3 可转换债券分类 | 第22-24页 |
2.2 可转换债券价值分析 | 第24-26页 |
2.2.1 期权的内在价值 | 第24-25页 |
2.2.2 期权的时间价值 | 第25页 |
2.2.3 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2.3 期权定价模型概述 | 第26-34页 |
2.3.1 蒙特卡洛模拟 | 第26页 |
2.3.2 有限分差法 | 第26-27页 |
2.3.3 二叉树法 | 第27-31页 |
2.3.4 BLACK-SCHOLES法 | 第31-34页 |
3. 本文实证模型应用介绍 | 第34-37页 |
3.1 非分离可转债估价模型应用 | 第34-35页 |
3.2 可分离可转债估价模型应用 | 第35-37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7-49页 |
4.1 数据选择 | 第37-38页 |
4.2 参数估计 | 第38-42页 |
4.2.1 距离到期日时间估计 | 第38-39页 |
4.2.2 无风险利率估计 | 第39-40页 |
4.2.3 股价波动率估计 | 第40-42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9页 |
4.3.1 实证结果计算过程 | 第42-43页 |
4.3.2 可转债实证结果 | 第43-45页 |
4.3.3 实证结果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4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A | 第52-60页 |
附录B | 第60-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