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再生制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硬件在环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纯电动客车制动特性分析 | 第21-34页 |
2.1 机械制动系统结构分析 | 第21-24页 |
2.2 机械制动系统力学分析 | 第24-29页 |
2.2.1 车轮制动力学分析 | 第24-26页 |
2.2.2 理想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 第26-27页 |
2.2.3 实际制动器制动力分配与同步附着系数 | 第27-29页 |
2.3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 第29-31页 |
2.4 再生制动特性分析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纯电动客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制定 | 第34-50页 |
3.1 经典控制策略的介绍 | 第34-36页 |
3.1.1 串联式能量回馈控制 | 第34-35页 |
3.1.2 并联式能量回馈控制 | 第35-36页 |
3.2 纯电动客车再生制动力的确定 | 第36-45页 |
3.2.1 制动踏板的解析 | 第36-38页 |
3.2.2 满足 ECE 法规再生制动力的确定 | 第38-39页 |
3.2.3 电机工作特性分析 | 第39-42页 |
3.2.4 电池工作特性分析 | 第42-44页 |
3.2.5 电机、电池确定的再生制动力综合分析 | 第44-45页 |
3.2.6 车速、SOC 限制因子的分析 | 第45页 |
3.3 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制定 | 第45-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 Cruise 搭建整车模型及联合仿真测试 | 第50-67页 |
4.1 Cruise 软件的功能及特点 | 第50-51页 |
4.2 整车模型的搭建 | 第51-57页 |
4.2.1 Cruise 软件主要模块参数设置 | 第51-55页 |
4.2.2 建立模型的信号连接 | 第55-56页 |
4.2.3 仿真模型的测试 | 第56-57页 |
4.3 联合仿真测试 | 第57-66页 |
4.3.1 再生制动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57-58页 |
4.3.2 仿真工况的选择 | 第58页 |
4.3.3 联合仿真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8-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再生制动系统硬件在环的测试及实车试验 | 第67-81页 |
5.1 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67页 |
5.2 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67-68页 |
5.3 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68-72页 |
5.3.1 dSPACE 仿真系统 | 第68-69页 |
5.3.2 驾驶员操作平台 | 第69-71页 |
5.3.3 TTC200 控制器 | 第71-72页 |
5.4 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72-75页 |
5.4.1 系统的配置 | 第72-74页 |
5.4.2 功能测试 | 第74-75页 |
5.5 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试验与分析 | 第75-78页 |
5.6 再生制动系统的实车道路试验 | 第78-80页 |
5.6.1 试验目的 | 第78页 |
5.6.2 试验设备及试验准备 | 第78-79页 |
5.6.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79-8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1-8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