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23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1.1.1 虚化的教学目标 | 第11-13页 |
1.1.2 为活动而活动的课堂教学 | 第13页 |
1.1.3 课堂评价方式单一 | 第13页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14-18页 |
1.3.1 教学目标的功能、结构、编写技术方面的研究 | 第15页 |
1.3.2 目标教学和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 | 第15-16页 |
1.3.3 目标教学和有效教学的关系研究 | 第16页 |
1.3.4 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 第16-18页 |
1.4 国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1.4.1 课程理论方面的探索 | 第18页 |
1.4.2 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 | 第18-20页 |
1.5 目标、方法、技术路线、创新及不足 | 第20-23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5.4 创新和不足 | 第21-23页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23-26页 |
2.1.1 课堂教学目标 | 第23-24页 |
2.1.2 教学设计 | 第24页 |
2.1.3 一致性 | 第24-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2.1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第26-27页 |
2.2.2 教学设计理论 | 第27-28页 |
2.2.3 现代课程理论 | 第28-30页 |
3. 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的地理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 第30-50页 |
3.1 教学设计原则 | 第30-32页 |
3.1.1 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设计的原则 | 第30页 |
3.1.2 以学定教的原则 | 第30-31页 |
3.1.3 评价促进教学的原则 | 第31页 |
3.1.4 基于学科和超越学科辩证统一的原则 | 第31-32页 |
3.2 教学设计流程 | 第32-42页 |
3.2.1 制定教学流程的依据 | 第32-33页 |
3.2.2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 第33-35页 |
3.2.3 地理教学评价设计 | 第35-38页 |
3.2.4 地理教学策略设计 | 第38-41页 |
3.2.5 地理教学反思设计 | 第41-42页 |
3.3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框架 | 第42-46页 |
3.3.1 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 第42-43页 |
3.3.2 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一致性 | 第43-45页 |
3.3.3 教学评价和教学策略的一致性 | 第45-46页 |
3.4 教-学-评一致的教学设计模型在实践中的优势 | 第46-50页 |
3.4.1 整体性的视角 | 第46页 |
3.4.2 支持性的环境 | 第46-48页 |
3.4.3 开放性的框架 | 第48页 |
3.4.4 结构化的反思 | 第48-49页 |
3.4.5 可复制的技术 | 第49-50页 |
4. 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的教学设计应用研究 | 第50-67页 |
4.1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 第50-56页 |
4.2 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 第56-62页 |
4.3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 第62-65页 |
4.4 班级对比实验 | 第65-67页 |
5. 研究总结 | 第67-72页 |
5.1 研究结论以及建议 | 第67-70页 |
5.1.1 编制国家统一的学业质量标准 | 第67-68页 |
5.1.2 编制权威的课堂内部一致性检测工具 | 第68-69页 |
5.1.3 教师培训应该加强评价素养的提升 | 第69-70页 |
5.1.4 课程标准应包含范例指导 | 第70页 |
5.2 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70-72页 |
5.2.1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70页 |
5.2.2 后续研究方向 | 第70-7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2015中部某省地理优质课教学目标设计部分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