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现状第14-18页
    1.4 研究目的及方法第18-19页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9页
    1.6 写作思路第19-21页
第2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概述第21-30页
    2.1 需要的内涵第21-22页
    2.2 需要的特征第22-24页
        2.2.1 客观性第22页
        2.2.2 能动性第22-23页
        2.2.3 层次性第23页
        2.2.4 社会历史性第23-24页
    2.3 需要的分类第24-26页
        2.3.1 自然性需要第24页
        2.3.2 精神性需要第24-25页
        2.3.3 社会性需要第25-26页
    2.4 需要的层次第26-27页
        2.4.1 生存需要第26页
        2.4.2 享受需要第26页
        2.4.3 发展需要第26-27页
    2.5 需要的地位和作用第27-30页
        2.5.1 需要是人的本性第27-28页
        2.5.2 需要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第28-29页
        2.5.3 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第29-30页
第3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契合第30-37页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第30-32页
        3.1.1 实效性的内涵第30页
        3.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第30-31页
        3.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第31-32页
    3.2 马克思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契合分析第32-37页
        3.2.1 马克思需要理论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理论基础第32-35页
        3.2.2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运用和发展第35-37页
第4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缺失及原因分析第37-42页
    4.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表现第37-39页
        4.1.1 大学生群体出现功利倾向第37-38页
        4.1.2 大学生精神生活单调乏味第38页
        4.1.3 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较差第38-39页
    4.2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原因第39-42页
        4.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需要的地位和作用第39-40页
        4.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大学生需要的教育、引导和满足第40-42页
第5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角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第42-54页
    5.1 关注学生的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第42-45页
        5.1.1 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42-43页
        5.1.2 建立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的具体需要第43-44页
        5.1.3 把握需求状况,重视学生的差异需要第44-45页
    5.2 正确对待学生的合理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第45-49页
        5.2.1 关注学生的物质性需要,引导物质需要合理化第46-47页
        5.2.2 满足合理的精神性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第47-48页
        5.2.3 重视合理的社会性需要,推动学生社会化进程第48-49页
    5.3 加强需要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的需要健康发展第49-54页
        5.3.1 加强需要的教育,提高学生需要认知能力第50页
        5.3.2 强化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调整自身需要第50-52页
        5.3.3 提升需要的层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语带-ся动词的翻译策略
下一篇:玉米穗行数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