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droid平台的软件保护策略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ANDROID平台软件保护技术研究 | 第15-29页 |
2.1 ANDROID平台下的逆向工程 | 第15-19页 |
2.1.1 静态分析技术 | 第15-18页 |
2.1.2 动态调试技术 | 第18-19页 |
2.2 当前主流软件保护机制的分析 | 第19-27页 |
2.2.1 针对静态分析的保护 | 第19-26页 |
2.2.2 针对动态调试的保护 | 第26-27页 |
2.2.3 防止重编译 | 第27页 |
2.3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二次SMC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第29-50页 |
3.1 对代码自修改技术的改进 | 第29-30页 |
3.2 SMC在ANDROID平台实现的可行性 | 第30-42页 |
3.2.1 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3.2.2 Java本地接口 | 第30-32页 |
3.2.3 Dalvik虚拟机与apk编译流程 | 第32-34页 |
3.2.4 SMC在Android平台的实现 | 第34-38页 |
3.2.5 实例 | 第38-42页 |
3.3 二次SMC保护策略的设计 | 第42-43页 |
3.4 相关保护功能设计 | 第43-49页 |
3.4.1 使用ProGuard混淆代码 | 第44-45页 |
3.4.2 签名验证 | 第45-47页 |
3.4.3 NDK保护 | 第47-49页 |
3.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二次SMC的软件保护策略的实现 | 第50-55页 |
4.1 关键代码保护 | 第50-51页 |
4.2 应用认证保护 | 第51-52页 |
4.3 应用完整性保护 | 第52-53页 |
4.4 保护策略总体流程 | 第53-54页 |
4.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保护策略分析与评估 | 第55-62页 |
5.1 可行性分析 | 第55页 |
5.2 安全性分析 | 第55-59页 |
5.2.1 可认证性分析 | 第55-56页 |
5.2.2 完整性分析 | 第56-57页 |
5.2.3 代码安全性分析 | 第57-59页 |
5.3 策略性能分析 | 第59-61页 |
5.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2-63页 |
6.2 问题和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列表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