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制工艺论文--圆材、棒材及线材轧制论文

特殊钢大尺寸棒材往复热轧过程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22-23页
1 绪论第23-4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3-24页
    1.2 微合金非调质钢简介第24-27页
        1.2.1 非调质钢的发展和应用第24-26页
        1.2.2 38MnVS6钢的强化机制第26-27页
    1.3 高碳铬轴承钢简介第27-29页
        1.3.1 高碳铬轴承钢的发展和应用第27-28页
        1.3.2 GCr15钢的强化机制第28-29页
    1.4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简介第29-32页
        1.4.1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定义及发展第29-30页
        1.4.2 微合金非调质钢的控轧控冷工艺第30页
        1.4.3 高碳铬轴承钢的控轧控冷工艺第30-32页
    1.5 棒材热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第32-38页
        1.5.1 控制轧制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第32-37页
        1.5.2 轧后控制冷却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第37-38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第38-40页
2 棒材热轧过程多场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基本理论第40-62页
    2.1 引言第40页
    2.2 传热过程的基本方程第40-41页
        2.2.1 瞬态热传导方程第40-41页
        2.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41页
    2.3 热传导问题的有限元法第41-44页
        2.3.1 热传导问题的变分原理第42页
        2.3.2 温度场的空间域离散及求解第42-44页
    2.4 三维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第44-48页
        2.4.1 三维弹性力学问题第44-45页
        2.4.2 三维弹塑性力学问题第45-48页
    2.5 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第48-51页
    2.6 热轧过程的微观组织演变第51-52页
    2.7 奥氏体晶粒演变基本理论第52-57页
        2.7.1 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现象第52-53页
        2.7.2 动态再结晶模型第53-55页
        2.7.3 亚动态和静态再结晶现象第55-56页
        2.7.4 亚动态和静态再结晶模型第56-57页
        2.7.5 晶粒长大现象及模型第57页
    2.8 过冷奥氏体相变基本理论第57-61页
        2.8.1 等温转变曲线第58页
        2.8.2 等温转变动力学模型第58-59页
        2.8.3 Scheil叠加法则第59-60页
        2.8.4 相变潜热第60-61页
    2.9 本章小结第61-62页
3 38MnVS6钢奥氏体晶粒演变行为和等温转变行为研究第62-92页
    3.1 引言第62页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62-67页
        3.2.1 实验材料第62-64页
        3.2.2 实验方法第64-67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7-90页
        3.3.1 动态再结晶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7-75页
        3.3.2 亚动态再结晶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5-81页
        3.3.3 静态再结晶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1-85页
        3.3.4 晶粒长大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5-87页
        3.3.5 等温转变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7-90页
    3.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4 38MnVS6钢棒材往复热轧过程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第92-125页
    4.1 引言第92页
    4.2 棒材往复热轧生产线介绍第92-94页
    4.3 棒材往复热轧过程多场耦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94-105页
        4.3.1 分段模拟思想和数据传递技术介绍第94-96页
        4.3.2 有限元基本模型第96-99页
        4.3.3 推动体运动控制子程序系统的开发第99-102页
        4.3.4 奥氏体晶粒演变子程序系统的开发第102-104页
        4.3.5 相变子程序系统的开发第104-105页
    4.4 Φ90棒材模拟结果分析与实验验证第105-119页
        4.4.1 温度的分布和演变第105-109页
        4.4.2 应变的分布和演变第109-111页
        4.4.3 应变速率的分布和演变第111-112页
        4.4.4 再结晶分数的分布和演变第112-114页
        4.4.5 晶粒尺寸的分布和演变第114-117页
        4.4.6 相变产物的分布和演变第117-119页
    4.5 其他规格棒材模拟结果的分析与比较第119-124页
        4.5.1 温度的分析与比较第119-120页
        4.5.2 应变和应变速率的分析与比较第120-121页
        4.5.3 晶粒尺寸的分析与比较第121-124页
    4.6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5 GCr15钢棒材往复热轧过程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第125-137页
    5.1 引言第125页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25-126页
        5.2.1 GCr15钢奥氏体晶粒演变模型第125-126页
        5.2.2 GCr15钢TTT曲线第126页
    5.3 Φ85棒材模拟结果分析与实验验证第126-133页
        5.3.1 温度的分布和演变第127-128页
        5.3.2 再结晶分数的分布和演变第128-130页
        5.3.3 晶粒尺寸的分布和演变第130-131页
        5.3.4 相变产物的分布和演变第131-133页
    5.4 其他规格棒材模拟结果的分析与比较第133-135页
    5.5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6 大尺寸棒材往复热轧过程工艺优化第137-161页
    6.1 引言第137页
    6.2 Φ150棒材热轧工艺优化及优化结果对比分析第137-152页
        6.2.1 第1类控温方案及结果分析第137-141页
        6.2.2 第2类控温方案及结果分析第141-144页
        6.2.3 第3类控温方案及结果分析第144-147页
        6.2.4 第4类控温方案及结果分析第147-152页
    6.3 不同规格GCr15钢棒材热轧工艺优化及优化结果分析第152-156页
        6.3.1 温度的优化结果第152-154页
        6.3.2 晶粒尺寸的优化结果第154-156页
    6.4 不同规格38MnVS6钢棒材热轧工艺优化及优化结果分析第156-158页
        6.4.1 晶粒尺寸的优化结果第156-157页
        6.4.2 轧制力的优化结果第157-158页
    6.5 实际应用第158-160页
    6.6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61-164页
    7.1 结论第161-162页
    7.2 创新点第162页
    7.3 展望第162-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72-175页
致谢第175-176页
作者简介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心立方置换固溶体的团簇结构模型及其在合金成分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多项式和细胞自动机的图像秘密共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