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31页 |
1.1 超级电容器 | 第10-21页 |
1.1.1 超级电容器概述 | 第10-12页 |
1.1.2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 第12-17页 |
1.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 第17-21页 |
1.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2.1 碳材料 | 第21-22页 |
1.2.2 金属氧化物材料 | 第22-23页 |
1.2.3 导电聚合物材料 | 第23页 |
1.2.4 复合电极材料 | 第23-24页 |
1.3 二氧化锰电极材料 | 第24-29页 |
1.3.1 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储能机理 | 第24-25页 |
1.3.2 二氧化锰的晶体结构 | 第25-27页 |
1.3.3 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7-29页 |
1.4 本论文研究工作 | 第29-31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1-34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 化学试剂 | 第31-32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32-34页 |
2.3.1 碳布基底的功能化 | 第32页 |
2.3.2 纳米二氧化锰电化学沉积 | 第32页 |
2.3.3 溶液组成对纳米二氧化锰电化学沉积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4 表征 | 第33页 |
2.3.5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3页 |
2.3.6 倍率性能测试 | 第33页 |
2.3.7 循环充放电寿命测试 | 第33-34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51页 |
3.1 碳布的功能化 | 第34-39页 |
3.1.1 循环伏安扫描电位上限对碳布功能化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2 循环伏安扫描电位下限对碳布功能化的影响 | 第36-39页 |
3.1.3 小结 | 第39页 |
3.2 纳米二氧化锰电化学沉积 | 第39-45页 |
3.2.1 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3.2.2 形貌分析 | 第41页 |
3.2.3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1-44页 |
3.2.4 小结 | 第44-45页 |
3.3 溶液组成对二氧化锰纳米粒子电沉积的影响 | 第45-51页 |
3.3.1 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3.3.2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46页 |
3.3.3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6-49页 |
3.3.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