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唐宋文人”形象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9-12页 |
| 2 “唐宋文人” | 第12-18页 |
| 2.1 “唐宋文人”形象界定 | 第12-13页 |
| 2.2 “唐宋文人”形象的筛选及分类原则 | 第13-18页 |
| 3 元杂剧中“唐宋文人”形象类型及其特点 | 第18-40页 |
| 3.1 政治失意者 | 第18-22页 |
| 3.2 爱情痴迷者 | 第22-30页 |
| 3.3 伸张正义者 | 第30-34页 |
| 3.3.1 对“真善美”的援助与维护者 | 第31-33页 |
| 3.3.2 与社会恶势力的斗争者 | 第33-34页 |
| 3.4 背信弃义者 | 第34-40页 |
| 4 元杂剧中“唐宋文人”的婚恋主张与心态特点 | 第40-52页 |
| 4.1 元杂剧中“唐宋文人”的婚恋主张 | 第40-47页 |
| 4.2 元杂剧中唐宋文人的心态特点 | 第47-52页 |
| 5 元杂剧“唐宋文人”形象成因探析 | 第52-66页 |
| 5.1 时代环境因素 | 第52-61页 |
| 5.1.1 一落千丈的社会地位 | 第52-57页 |
| 5.1.2“金钱”社会的发展 | 第57-59页 |
| 5.1.3 碰撞与融合的思想文化 | 第59-61页 |
| 5.2 剧作者的主观努力 | 第61-66页 |
| 5.2.1 精神的寻觅以及与唐宋文人形象的契合 | 第61-63页 |
| 5.2.2 剧作者自身的文学造诣 | 第63-66页 |
| 6 结语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