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课题来源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预警系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现有几种安全车距模型 | 第11-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车辆事故深度调查发展现状及分析 | 第15-24页 |
2.1 国外车辆事故深度调查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2.2 国内车辆事故深度调查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2.3 真实重型货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 第18-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二轮车事故再现理论及PC-CRASH软件介绍 | 第24-33页 |
3.1 二轮车事故再现建模的基础理论 | 第24-25页 |
3.1.1 二轮车与重型货车碰撞中的摩擦系数和能量守恒定律 | 第24-25页 |
3.2 PC-Crash仿真软件简介 | 第25-32页 |
3.2.1 车辆坐标系 | 第25-28页 |
3.2.2 汽车的运动方程及求解 | 第28-29页 |
3.2.3 假人模型介绍 | 第29-31页 |
3.2.4 PC-Crash软件操作步骤 | 第31-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基于正交实验法的二轮车—车碰撞影响因素研究 | 第33-41页 |
4.1 正交试验法介绍 | 第33页 |
4.2 利用PC-CRASH建立二轮车—车碰撞模型 | 第33-37页 |
4.2.1 车辆建模参数的选择 | 第33-34页 |
4.2.2 建立二轮车-车碰撞模型 | 第34-37页 |
4.3 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4.3.1 正交试验 | 第37-38页 |
4.3.2 数据分析 | 第38-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基于PC CRASH的二轮车—车碰撞仿真 | 第41-49页 |
5.1 案情摘要 | 第41-42页 |
5.2 PC-CRASH建模 | 第42-46页 |
5.3 事故再现 | 第46-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主车行驶状态对事故再现结果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49-62页 |
6.1 显著性因素对骑车人伤害的影响 | 第49-52页 |
6.2 二轮车和重型货车接触位置的不同对骑车人伤害的影响 | 第52-55页 |
6.3 回归分析 | 第55-60页 |
6.4 重型货车右转弯与二轮车碰撞事故对策研究 | 第6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7.1 总结 | 第62-63页 |
7.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