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增材制造技术简述 | 第10-11页 |
1.3 工程机械类横梁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2页 |
1.4.2 强度分析 | 第12-13页 |
1.4.4 结构改进 | 第13-14页 |
第2章 打印机移动横梁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4-36页 |
2.1 有限元建模简述 | 第14-17页 |
2.1.1 有限元建模的重要地位 | 第14页 |
2.1.2 有限元建模的一般原则 | 第14-15页 |
2.1.3 有限元建模策略 | 第15-16页 |
2.1.4 有限元建模的基本步骤 | 第16-17页 |
2.2 ANSYS软件简介 | 第17-20页 |
2.2.1 ANSYS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17页 |
2.2.2 ANSYS软件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3 ANSYS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18-20页 |
2.3 移动横梁的结构简化 | 第20页 |
2.4 移动横梁几何模型建立 | 第20-24页 |
2.4.1 移动横梁外围模型的建立 | 第21页 |
2.4.2 移动横梁固定盘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2.4.3 移动横梁直线导轨模型的建立 | 第22页 |
2.4.4 移动横梁肋板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2.4.5 几何模型数据转换 | 第23-24页 |
2.5 移动横梁网格划分 | 第24-34页 |
2.5.1 材料属性及单位制 | 第24-25页 |
2.5.2 单元选取 | 第25页 |
2.5.3 SOLID185和SOLID186同质构型实体单元 | 第25-27页 |
2.5.4 网格划分类型 | 第27-28页 |
2.5.5 网格的划分原则 | 第28-29页 |
2.5.6 网格划分 | 第29-34页 |
2.5.7 网格处理 | 第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打印机移动横梁的加载与约束 | 第36-48页 |
3.1 移动横梁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36-41页 |
3.1.1 模型简化 | 第36-37页 |
3.1.2 力学模型的参数确定 | 第37-38页 |
3.1.3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8-41页 |
3.2 移动横梁有限元模型的加载和约束 | 第41-43页 |
3.2.1 直线导轨加载面的确定 | 第41页 |
3.2.2 移动横梁的约束分析 | 第41-43页 |
3.3 有限元求解 | 第43-47页 |
3.3.1 有限元法 | 第43-46页 |
3.3.2 有限元法的应用 | 第46页 |
3.3.3 有限元法的特点 | 第46-47页 |
3.3.4 求解器的选择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打印机移动横梁的强度分析 | 第48-58页 |
4.1 工况说明 | 第48页 |
4.2 各工况的应力分析 | 第48-56页 |
4.2.1 固定盘应力分析 | 第48-50页 |
4.2.2 上下端盖应力分析 | 第50-51页 |
4.2.3 直线导轨应力分析 | 第51-54页 |
4.2.4 前后端盖应力分析 | 第54-55页 |
4.2.5 肋板应力分析 | 第55-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打印机移动横梁结构改进 | 第58-70页 |
5.1 改进方案设计 | 第58-61页 |
5.1.1 问题描述 | 第58-59页 |
5.1.2 方案设计与讨论 | 第59-61页 |
5.2 移动横梁强度分析 | 第61-68页 |
5.2.1 模型简化及力学模型建立 | 第61-64页 |
5.2.2 施加载荷 | 第64页 |
5.2.3 改进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5.3 改进讨论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附录A | 第78-82页 |
附录B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