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利用BAC克隆构建PRV UL21缺失株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第10-11页
1. 前言第11-22页
    引言第11页
    1.1 伪狂犬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第11-12页
    1.2 伪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第12-15页
    1.3 PRV病毒UL21基因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1.4 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第17-19页
    1.5 Red/ET同源重组技术第19-20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38页
    2.1 材料第22-25页
        2.1.1 质粒、病毒、细胞、菌种和抗体第22页
        2.1.2 主要试剂第22-23页
        2.1.3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第23-25页
        2.1.4 寡核苷酸引物第25页
    2.2 方法第25-38页
        2.2.1 从DH10B菌株中提取pPRV-Ea质粒第25-27页
        2.2.2 制作GS1783电转感受态第27-28页
        2.2.3 pPRV Ea质粒电转化GS1783电转感受态第28页
        2.2.4 转染PK-15 细胞验证阳性克隆第28-29页
        2.2.5 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PRV UL21缺失突变株第29-33页
        2.2.6 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PRV UL21回复突变株第33-34页
        2.2.7 Western Blot验证UL21蛋白的表达第34-35页
        2.2.8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第35-36页
        2.2.9 rPRV-ΔUL21与野生型PRV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第36-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47页
    3.1 转染PK-15 细胞验证GS1783中pPRV Ea感染性第38页
    3.2 构建rPRV-ΔUL21重组病毒第38-42页
        3.2.1 以pEPKan-S2为模板PCR扩增Kan表达盒第38-39页
        3.2.2 第一轮Red重组的结果验证第39页
        3.2.3 第二轮Red重组的结果验证第39-42页
    3.3 构建rPRV-ΔUL21R第42-44页
        3.3.1 第一轮Red重组验证结果第42-43页
        3.3.2 第二轮Red重组的结果验证第43-44页
    3.4 western blot验证UL21缺失情况第44-45页
    3.5 UL21的缺失对空斑大小的影响第45页
    3.6 qRT-PCR验证CTO-L表达水平的变化第45-47页
4. 讨论与结论第47-52页
    4.1 采用重新构建的BAC系统的原因第47-48页
    4.2 BAC基因编辑平台的稳定性和效率第48-49页
    4.3 UL21的缺失对于CTO-L的影响第49-50页
    4.4 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构建重组毒的优劣势第50页
    4.5 UL21基因缺失对PRV生长的影响第50-51页
    4.6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喹赛多与其靶蛋白hnRNP A2/B1相互作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部分省区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