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蔬菜种子休眠的种类 | 第13-14页 |
·胚休眠 | 第13页 |
·种壳休眠 | 第13-14页 |
·综合休眠(生理休眠) | 第14页 |
2 解除蔬菜种子休眠的方法 | 第14-17页 |
·物理方法 | 第14-16页 |
·温度处理 | 第14-15页 |
·物理处理 | 第15-16页 |
·浸种 | 第15-16页 |
·高温烫种 | 第16页 |
·机械处理 | 第16页 |
·射线、超声波处理和电场处理 | 第16页 |
·化学方法 | 第16-17页 |
·激素处理 | 第16-17页 |
·无机化学药剂处理 | 第17页 |
·聚乙二醇 | 第17页 |
·酒精、丙酮、微量元素、稀土及呼吸抑制剂等 | 第17页 |
3 种子引发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种子引发技术 | 第17-19页 |
·水引发 | 第17-18页 |
·液体引发 | 第18页 |
·固体基质引发 | 第18-19页 |
·膜引发 | 第19页 |
·生物引发 | 第19页 |
·引发处理的效果 | 第19-20页 |
·促进生长 | 第19页 |
·增强抗逆性 | 第19-20页 |
·提高老化种子的活力 | 第20页 |
·打破种子休眠 | 第20页 |
·降低种皮的粘度 | 第20页 |
·种子引发的机理 | 第20-22页 |
·改变种子的渗透势 | 第20页 |
·有效活化与去阻抑 | 第20-21页 |
·诱导修复细胞膜 | 第21页 |
·合成与抗性有关的物质 | 第21页 |
·对核酸的影响 | 第21-22页 |
4 展望 | 第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二章 打破茎用莴苣种子高温休眠的聚乙二醇和蛭石引发处理浓度的筛选 | 第27-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材料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8页 |
·种子引发浓度的设定 | 第27-28页 |
·种子引发处理 | 第28页 |
·发芽试验 | 第28页 |
·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8页 |
·数据统计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不同PEG引发浓度及不同蛭石含水量处理对茎用莴苣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PEG引发浓度及不同蛭石含水量处理对茎用莴苣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30-33页 |
·不同PEG引发浓度及不同蛭石含水量处理对茎用莴苣种子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第三章 PEG引发对不同温度下茎用莴苣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 第37-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材料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38页 |
·引发 | 第37-38页 |
·回干 | 第38页 |
·种子发芽 | 第38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8页 |
·数据统计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PEG引发处理对不同温度下茎用莴苣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PEG引发处理对不同温度下茎用莴苣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PEG引发处理对不同温度下茎用莴苣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超氧阴离子的影响 | 第41-42页 |
·PEG引发处理对不同温度下茎用莴苣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蛭石引发对茎用莴苣种子萌发和抗氧化特性及减轻高温休眠的影响 | 第45-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材料 | 第45页 |
·方法 | 第45-46页 |
·引发 | 第45-46页 |
·回干 | 第46页 |
·种子发芽 | 第4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6页 |
·数据统计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蛭石引发处理对不同温度下茎用莴苣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蛭石引发处理对不同温度下茎用莴苣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8-50页 |
·蛭石引发处理对不同温度下茎用莴苣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5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五章 蛭石引发和激素处理对打破茎用莴苣种子高温休眠的影响 | 第5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材料 | 第53-54页 |
·方法 | 第54页 |
·激素水溶液配制 | 第54页 |
·引发 | 第54页 |
·回干 | 第54页 |
·种子发芽 | 第54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54页 |
·数据统计 | 第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不同处理对28℃时茎用莴苣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4-56页 |
·不同处理对28℃时茎用莴苣幼苗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处理对28℃时茎用莴苣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全文结论 | 第61-63页 |
创新之处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