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语境论视域中的技术设计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33页
    1.1 选题意义第11-13页
        1.1.1 问题提出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2.1 设计的学理反思第13-19页
        1.2.2 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第19-20页
        1.2.3 技术设计的两种传统第20-23页
        1.2.4 技术哲学对语境论思想的引入第23-29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9-31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31-33页
第2章 概念厘定第33-46页
    2.1 技术设计的涵义与特征第33-40页
        2.1.1 “技术”释义第33-35页
        2.1.2 “设计”界定第35-37页
        2.1.3 “技术设计”的内涵与特征第37-40页
    2.2 “语境”释义第40-42页
        2.2.1 语境的本质第40-41页
        2.2.2 语境的特征第41-42页
    2.3 技术设计语境分析的价值第42-46页
        2.3.1 语境分析有助于工程传统与人文传统的融合第42-43页
        2.3.2 语境分析有助于明确技术设计的机制第43-44页
        2.3.3 语境分析有助于干预技术设计第44-46页
第3章 进化——历史语境中的技术设计第46-59页
    3.1 进化论概述第46-48页
        3.1.1 进化思想的古希腊渊源第46页
        3.1.2 进化思想的近代形式第46-47页
        3.1.3 生物进化论的诞生第47-48页
    3.2 技术设计进化的理论背景第48-52页
        3.2.1 文化进化论第48-49页
        3.2.2 科学知识进化论第49-51页
        3.2.3 系统进化论第51-52页
    3.3 技术设计的进化第52-59页
        3.3.1 技术设计进化的表现形式第52-53页
        3.3.2 技术设计的遗传第53-56页
        3.3.3 技术设计的选择与适应第56-57页
        3.3.4 技术设计与进化第57-59页
第4章 语境——技术设计的现实存在场域第59-73页
    4.1 技术设计与语境第59-68页
        4.1.1 技术的语境之维第59-61页
        4.1.2 技术设计语境的构成第61-63页
        4.1.3 语境内在于技术设计第63-65页
        4.1.4 语境中技术设计的实质第65-68页
    4.2 语境中的技术设计阶段第68-69页
        4.2.1 分析问题第68-69页
        4.2.2 综合取舍第69页
        4.2.3 实践评估第69页
    4.3 语境中的技术设计的类型第69-73页
        4.3.1 白箱设计第70页
        4.3.2 黑箱设计第70-71页
        4.3.3 系统设计第71-73页
第5章 可持续——技术设计的现实语境第73-89页
    5.1 技术设计的异化第73-78页
        5.1.1 消费与需求第73-74页
        5.1.2 技术设计对消费主义的迎合第74-76页
        5.1.3 技术设计对资本逻辑的屈服第76-78页
    5.2 可持续技术设计的原则第78-82页
        5.2.1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78-80页
        5.2.2 “以自然为本”的原则第80-81页
        5.2.3 “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的关系第81-82页
    5.3 可持续技术设计的提出第82-89页
        5.3.1 “可持续”与“可持续发展”第82-84页
        5.3.2 可持续设计的演进第84-86页
        5.3.3 可持续技术设计的内涵与意义第86-89页
第6章 结论第89-102页
    6.1 技术设计的本质第89-92页
    6.2 技术设计的进化第92-96页
    6.3 语境中的技术设计第96-98页
    6.4 可持续的技术设计第98-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作者简介第115-11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国来华传教士艾约瑟的汉语研究
下一篇:西方社会危机意识的文学图像—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长篇小说《2666》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