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蓝原料羟基乙腈的清洁生产工艺实践应用与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靛蓝的应用及生产现状 | 第9-10页 |
1.2 靛蓝合成工艺 | 第10-17页 |
1.2.1 邻硝基苯基丙酸法合成靛蓝 | 第11页 |
1.2.2 β-苯胺乙醇法合成靛蓝 | 第11-12页 |
1.2.3 均二苯硫脲法 | 第12页 |
1.2.4 苯基甘氨酸-邻甲酸法 | 第12-14页 |
1.2.5 苯基甘氨酸法 | 第14-15页 |
1.2.6 生物合成靛蓝 | 第15-17页 |
1.3 羟基乙腈合成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产品规模及方案 | 第20-23页 |
2.1 产品方案 | 第20-21页 |
2.1.1 装置生产规模 | 第20页 |
2.1.2 原辅材料、动力消耗量 | 第20-21页 |
2.2 产品、副产品及原料品种规格、质量指标 | 第21-23页 |
2.2.1 产品 | 第21页 |
2.2.2 副产品 | 第21-22页 |
2.2.3 原料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羟基乙腈工艺技术方案 | 第23-39页 |
3.1 羟基乙腈合成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3.1.1 氰化氢的合成原理 | 第23-24页 |
3.1.2 合成羟基乙腈热力学与动力学 | 第24-27页 |
3.1.3 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27-28页 |
3.2 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研究 | 第28-32页 |
3.2.1 工艺流程简述 | 第28-30页 |
3.2.2 物料平衡计算 | 第30-32页 |
3.3 主要设备 | 第32-34页 |
3.3.1 主要设备的选择 | 第32-33页 |
3.3.2 主要设备一览表 | 第33-34页 |
3.4 自控技术设计 | 第34-37页 |
3.4.1 自动化水平 | 第34-35页 |
3.4.2 控制室设置设计 | 第35页 |
3.4.3.环境特征及仪表选型 | 第35-37页 |
3.4.4 动力供应 | 第37页 |
3.5 安全措施 | 第37-39页 |
3.5.1 化学腐蚀和化学灼烧防范措施 | 第38页 |
3.5.2 其他危害防范措施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羟基乙腈生产工艺节能措施及能耗计算 | 第39-42页 |
4.1 产品实物能耗总量 | 第39页 |
4.2 可采取的节能措施计算 | 第39-41页 |
4.2.1 热能利用 | 第39-40页 |
4.2.2 节电措施 | 第40页 |
4.2.3 节水措施 | 第40-41页 |
4.2.4 其他节能措施 | 第41页 |
4.3 节能效果评价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羟基乙腈的污染预防 | 第42-46页 |
5.1 羟基乙腈生产中可能的污染源 | 第42-43页 |
5.1.1 废气 | 第42-43页 |
5.1.2 废渣 | 第43页 |
5.1.3 废水 | 第43页 |
5.1.4 噪声 | 第43页 |
5.2 治理措施 | 第43-46页 |
5.2.1 废气治理措施 | 第43-44页 |
5.2.2 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 第44页 |
5.2.3 噪声治理措施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6-4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6.2 建议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