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 装备制造业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2.1.1 在外部环境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2.1.2 在企业内部方面的研究 | 第17-18页 |
2.1.3 在政府政策方面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 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2.2.1 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 第19-20页 |
2.2.2 国内外对制度创新的研究 | 第20-22页 |
第3章 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 | 第22-30页 |
3.1 创新 | 第22-23页 |
3.2 技术创新 | 第23-26页 |
3.3 制度创新 | 第26-30页 |
第4章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 第30-44页 |
4.1 装备制造业概述 | 第30-32页 |
4.1.1 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分类 | 第30-31页 |
4.1.2 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 | 第31-32页 |
4.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 | 第32-34页 |
4.2.1 技术路径 | 第32-33页 |
4.2.2 制度路径 | 第33-34页 |
4.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 第34-44页 |
4.3.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基本现状 | 第34-36页 |
4.3.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4.3.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现状 | 第37-42页 |
4.3.4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第5章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 | 第44-60页 |
5.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44-45页 |
5.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48页 |
5.2.1 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选取 | 第45-46页 |
5.2.2 制度创新能力指标的选取 | 第46-47页 |
5.2.3 创新能力指标的构建 | 第47-48页 |
5.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 第48-56页 |
5.3.1 数据来源及方法介绍 | 第48-51页 |
5.3.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 第51-56页 |
5.4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5.4.1 主因子得分分析 | 第56-58页 |
5.4.2 综合得分分析 | 第58-60页 |
第6章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60-66页 |
6.1 从技术创新方面 | 第60-62页 |
6.1.1 加大研发经费和人力资本的投入 | 第60页 |
6.1.2 充分发挥主导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 第60-61页 |
6.1.3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 第61页 |
6.1.4 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市场化 | 第61-62页 |
6.2 从制度创新方面 | 第62-66页 |
6.2.1 积极推近产权制度改革 | 第62页 |
6.2.2 加快金融制度创新步伐 | 第62-63页 |
6.2.3 创造良好的市场制度环境 | 第63页 |
6.2.4 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 | 第63-66页 |
第7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6-6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