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茄果类论文--番茄(西红柿)论文

SlMPK1/2/3在外源NO诱导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途径中的作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立题依据与文献综述第13-34页
    1.1 灰霉病研究概述第13-18页
        1.1.1 灰葡萄孢菌的传播和侵染机制第13-14页
        1.1.2 灰葡萄孢菌的致病机理第14-15页
        1.1.3 灰霉病的防治措施第15-16页
        1.1.4 番茄果实感染灰霉病的特点第16-18页
    1.2 植物MAPK级联的研究进展第18-23页
        1.2.1 MAPK级联系统概述第18-19页
        1.2.2 MAPK级联参与调控植物的生理活动第19-21页
        1.2.3 番茄MAPK家族第21-23页
    1.3 MAPK级联与ROS信号的交叉调控第23-24页
    1.4 NO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第24-28页
        1.4.1 植物中NO的来源第24-26页
        1.4.2 NO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第26页
        1.4.3 NO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第26-27页
        1.4.4 MAPK级联参与NO信号传导第27-28页
    1.5 乙烯在抗病中的作用第28-32页
        1.5.1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第28-29页
        1.5.2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第29-31页
        1.5.3 乙烯在病害防御中的作用第31-32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2-34页
        1.6.1 研究意义第32-33页
        1.6.2 研究目的第33-34页
第二章 番茄果实中MAPKs基因对灰霉侵染的响应第34-4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4-39页
        2.1.1 材料第34页
        2.1.2 处理方式第34-35页
        2.1.3 主要试剂第35页
        2.1.4 仪器设备第35-36页
        2.1.5 番茄果实接种灰霉第36页
        2.1.6 番茄果实总RNA提取、电泳检测和浓度测定第36-37页
        2.1.7 反转录第37页
        2.1.8 实时定量PCR第37-39页
        2.1.9 统计分析第39页
    2.2 结果第39-46页
        2.2.1 番茄果实RNA提取结果第39-40页
        2.2.2 灰霉侵染对SlMPK1-16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40-44页
        2.2.3 SA处理对番茄果实SlMPK1/2/3/4/5/16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44-46页
    2.3 讨论第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SlMPK1/2/3调节番茄果实抗病反应的作用机制第47-7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8-57页
        3.1.1 材料第48页
        3.1.2 处理方式第48-49页
        3.1.3 主要试剂第49页
        3.1.4 仪器设备第49-50页
        3.1.5 果实接种灰霉及发病率统计第50页
        3.1.6 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测定第50-51页
        3.1.7 几丁质酶(CHI)活性测定第51-52页
        3.1.8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第52页
        3.1.9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第52-53页
        3.1.10 果实总RNA的提取、基因组消化、RNA定量及电泳检测第53页
        3.1.11 反转录第53页
        3.1.12 实时定量PCR第53-54页
        3.1.13 H_2O_2含量测定第54页
        3.1.1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第54-55页
        3.1.15 APX活性测定第55页
        3.1.16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第55页
        3.1.17 IAA、ABA、GA、MeJA含量测定第55-56页
        3.1.18 乙烯释放量测定第56页
        3.1.19 ACC含量测定第56页
        3.1.20 ACO含量测定第56页
        3.1.21 ACS活性测定第56-57页
        3.1.22 统计分析第57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7-70页
        3.2.1 MAPKs抑制剂对SlMPK1/2/3抑制效果第57-59页
        3.2.2 SlMPK1/2/3对采后番茄果实抵抗灰霉病原菌侵染能力的影响第59-60页
        3.2.3 激素参与SlMPK1/2/3调控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过程第60-62页
        3.2.4 SlMPK1/2/3对采后番茄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62-63页
        3.2.5 活性氧参与SlMPK1/2/3调控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过程第63-64页
        3.2.6 激素含量、抗病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H202含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第64-65页
        3.2.7 U0126处理对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量的影响第65-67页
        3.2.8 U0126处理对番茄果实ACC含量的影响第67页
        3.2.9 U0126处理对番茄果实ACO活性的影响第67-68页
        3.2.10 U0126处理对番茄果实ACS活性的影响第68页
        3.2.11 U0126处理对番茄果实AC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68-69页
        3.2.12 U0126处理对番茄果实ACO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69-70页
    3.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SlMPK1/2/3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番茄中的遗传转化第72-8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2-80页
        4.1.1 试验材料第72页
        4.1.2 菌株和质粒第72页
        4.1.3 酶及主要试剂第72-73页
        4.1.4 溶液和试剂配制第73-74页
        4.1.5 仪器设备第74-75页
        4.1.6 SIMPK1/2/3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流程第75页
        4.1.7 PCR 扩増第75-76页
        4.1.8 DNA 回收第76-77页
        4.1.9 目的片段与pEASY-Blunt载体连接第77页
        4.1.10 大肠杆菌 transllO/transl-Tl 的转化第77页
        4.1.11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第77-78页
        4.1.12 质粒DNA双酶切第78页
        4.1.13 PCAMBIA-2300-MAPK1/2/3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78-79页
        4.1.14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79页
        4.1.15 农杆菌的转化第79页
        4.1.16 番痴子叶转化与植株再生第79-80页
        4.1.17 转基因苗的鉴定第80页
    4.2 结论与分析第80-86页
        4.2.1 SIMPK1/2/3目的片段的克隆第80-81页
        4.2.2 菌落PCR验证第81-83页
        4.2.3 SIMPKI/3载体的叶盘法转化番前及植株再生第83-84页
        4.2.4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84-85页
        4.2.5 转基因植株SIMPK1/3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第85-86页
        4.2.6 转基因植株抵抗灰霉能力分析第86页
    4.3 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SIMPK1/2/3参与NO诱导的采后番SB果实抗病反应第87-9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7-90页
        5.1.1 材料第87-88页
        5.1.2 处理方式第88页
        5.1.3 主要试剂第88页
        5.1.4 仪器设备第88-89页
        5.1.5 果实接种灰霉及发病率统计第89页
        5.1.6 NO含量测定第89页
        5.1.7 NOS含量测定第89页
        5.1.8 0-1,3-葡聚糖酶(GLU)活性测定第89页
        5.1.9 几丁质酶(CHI)活性测定第89-90页
        5.1.10 苯两氨酸解氨醜(PAL)活性测定第90页
        5.1.11 多酣氧化酶(PPO)活性测定第90页
        5.1.12 果实总RNA旳提取、基因组消化、RNA定量及电泳检测第90页
        5.1.13 反转录第90页
        5.1.14 SIMPK1/2/3 相对表达量第90页
        5.1.15 统计分析第90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90-97页
        5.2.1 U0126处理对番庙果实抵抗灰霉病原菌侵染能力的影响第90-91页
        5.2.2 SNP和SNP+U0126处理对番前果实抵抗灰霉病原菌侵染能力的影响第91-93页
        5.2.3 SNP和SNP+U0126处理对番前果实NOS活性和NO含量的影响第93-94页
        5.2.4 SNP和SNP+U0126对采后番前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94-95页
        5.2.5 SNP和SNP+U0126对采后番痴果实SmPKl/2/3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95-97页
    5.3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精氨酸诱导的采后番莉果实抗病反应中NOS和MAPKs的作用第98-108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98-101页
        6.1.1 材料第98-99页
        6.1.2 处理方式第99页
        6.1.3 主要试剂第99页
        6.1.4 仪器设备第99-100页
        6.1.5 果实接种灰霉及发病率统计第100页
        6.1.6 NO含量测定第100页
        6.1.7 NOS含量测定第100页
        6.1.8 |3-1,3-葡聚糖酶(GLU)活性测定第100页
        6.1.9 几丁质酶(CHI)活性测定第100页
        6.1.10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第100页
        6.1.11 多醋氧化酶(PPO)活性测定第100页
        6.1.12 果实总RNA的提取、基因组消化、RNA定量及电泳检测第100页
        6.1.13 反转录第100-101页
        6.1.14 实时定量PCR第101页
        6.1.15 统计分析第101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101-107页
        6.2.1 L-Arg和L-NAME处理对番痴果实抵抗灰霉病原菌侵染能力的影响第101-102页
        6.2.2 L-Axg和L-NAME处理对番前果实NO含量和NOS活性的影响第102-104页
        6.2.3 L-Arg和L-NAME处理对番痴果实精氨酸含量旳影响第104页
        6.2.4 L-Arg和L-NAME对采后番筋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104-106页
        6.2.5 L-Arg和L-NAME对采后番筋果实SlMPn/2/3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第106-107页
    6.3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2页
    7.1 结论第108-110页
    7.2 创新点第110-111页
    7.3 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附录第135-136页
个人简介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矿巷道稳定性评价与安全评价软件开发
下一篇: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废金属分拣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