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电化学传感器 | 第11-12页 |
1.1.1 电化学传感器的概述 | 第11-12页 |
1.2 化学修饰电极 | 第12-15页 |
1.2.1 化学修饰电极的概述 | 第12页 |
1.2.2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12-15页 |
1.3 碳纳米材料 | 第15-22页 |
1.3.1 富勒烯 | 第15-16页 |
1.3.2 碳纳米管 | 第16-17页 |
1.3.3 碳纳米纤维 | 第17页 |
1.3.4 单壁碳纳米角 | 第17-22页 |
1.4 本研究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金纳米粒子/单壁碳纳米角修饰的玻碳电极对水合肼的电催化氧化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2.2.2 Au/SWCNHs/GCE和Au/GCE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3 测试方法 | 第26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26-34页 |
2.3.1 Au/SWCNHs/GCE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表征 | 第26-27页 |
2.3.2 Au/SWCNHs/GCE对水合肼的电催化行为 | 第27-29页 |
2.3.3 单壁碳纳米角用量的选择 | 第29页 |
2.3.4 电沉积金纳米粒子循环圈数的选择 | 第29-30页 |
2.3.5 溶液pH的选择 | 第30-31页 |
2.3.6 扫描速度的选择 | 第31-32页 |
2.3.7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32-33页 |
2.3.8 选择性和重现性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单壁碳纳米角修饰电极对NADH的电催化研究 | 第36-45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3.2.2 SWCNHs/GCE的制备 | 第36-37页 |
3.2.3 测试方法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3.3.1 SWCNH/GCE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表征 | 第37-38页 |
3.3.2 SWCNHs/GCE上NADH的电催化氧化 | 第38-39页 |
3.3.3 单壁碳纳米角用量的选择 | 第39-40页 |
3.3.4 溶液pH的选择 | 第40-41页 |
3.3.5 扫描速度的选择 | 第41-42页 |
3.3.6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42-43页 |
3.3.7 SWCNHs/GCE测定NADH的重现性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乙醇在钯/单壁碳纳米角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45-54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45-46页 |
4.2.2 Au/SWCNHs/GCE和Au/GCE | 第46页 |
4.2.3 测试方法 | 第46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6-52页 |
4.3.1 修饰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46-47页 |
4.3.2 Pd/SWCNHs/GCE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 | 第47-48页 |
4.3.3 单壁碳纳米角用量的选择 | 第48-49页 |
4.3.4 恒电位沉积时间的选择 | 第49-50页 |
4.3.5 扫描速度的选择 | 第50-51页 |
4.3.6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