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作为宪法权利的隐私权 | 第13-21页 |
(一) 隐私权的理论依据 | 第13-17页 |
1. 隐私与隐私权 | 第13-15页 |
2. 隐私权的界限 | 第15-16页 |
3. 隐私权的宪法内涵 | 第16-17页 |
(二) 隐私权的社会和法律功能 | 第17-19页 |
1. 隐私权的社会功能 | 第17-18页 |
2. 隐私权的法律功能 | 第18-19页 |
(三) 隐私权在宪法与民法中的异同 | 第19-21页 |
1. 隐私权在宪法与民法中的区别 | 第19-20页 |
2. 隐私权在宪法与民法中的联系 | 第20-21页 |
二、隐私权的危机:以私领域的权力介入为视角 | 第21-27页 |
(一) 界分公私领域的法律意义 | 第21-22页 |
(二) 公领域的历史变迁与私领域的权力介入 | 第22-23页 |
(三) 我国隐私权领域的权力介入 | 第23-27页 |
1. 个人信息领域隐私权的权力介入 | 第23-24页 |
2. 公共场所领域隐私权的权力介入 | 第24-25页 |
3. 司法活动领域隐私权的权力介入 | 第25-27页 |
三、我国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 第27-38页 |
(一) 隐私权保护的基本价值 | 第27-28页 |
1. 隐私权保护与个人自由 | 第27页 |
2. 隐私权保护与人格尊严 | 第27-28页 |
3. 隐私权保护与和谐社会 | 第28页 |
(二) 国内外关于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 第28-34页 |
1. 国外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 第28-30页 |
2. 中国保护隐私权的立法缺失及原因 | 第30-33页 |
3. 国外隐私权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4页 |
(三) 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隐私权保护体系 | 第34-38页 |
1. 强化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意识 | 第34页 |
2. 明确隐私权的宪法规范依据 | 第34-35页 |
3. 建立隐私权的宪法解释制度 | 第35-36页 |
4. 完善隐私权的宪法救济途径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