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共面波导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2.1 共面波导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 第12-14页 |
2.2 共面波导传播特性 | 第14-15页 |
2.3 共面波导不连续性结构 | 第15-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等效电路提取原理 | 第20-31页 |
3.1 等效电路RCL矩阵提取原理 | 第20-26页 |
3.1.1 导体电阻的求解 | 第20-23页 |
3.1.2 电容矩阵的求解 | 第23-25页 |
3.1.3 电感矩阵求解 | 第25-26页 |
3.2 电路的等效原理 | 第26-28页 |
3.2.1 多源多导体 | 第26-27页 |
3.2.2 多源单导体等效电路 | 第27-28页 |
3.3 共面波导基本结构等效电路模型 | 第28-30页 |
3.3.1 共面多源多导体结构等效电路模型 | 第28-29页 |
3.3.2 共面波导多源单导体结构等效电路模型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共面波导基本元件等效电路的分析 | 第31-62页 |
4.1 共面波导高低电阻 | 第31-39页 |
4.1.1 共面波导高低电阻等效电路 | 第32-35页 |
4.1.2 尺寸变化对提取的电路元件值的影响 | 第35-37页 |
4.1.3 等效电路的通用性研究 | 第37-38页 |
4.1.4 等效电路元件对电路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共面波导“十”字接地电感 | 第39-46页 |
4.2.1 共面波导“十”字接地电感等效电路 | 第40-42页 |
4.2.2 尺寸变化对等效电路元件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3 等效电路的通用性研究 | 第43-44页 |
4.2.4 等效电路元件对电路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 共面波导方形螺旋电感 | 第46-52页 |
4.3.1 共面波导方形螺旋电感等效电路 | 第47-49页 |
4.3.2 尺寸变化对提取的电路元件值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3 等效电路的通用性研究 | 第50页 |
4.3.4 等效电路元件对电路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4.4 共面波导交指电容 | 第52-61页 |
4.4.1 共面波导交指电容等效电路 | 第53-55页 |
4.4.2 尺寸变化对提取的元件值的影响 | 第55-58页 |
4.4.3 等效电路的通用性研究 | 第58页 |
4.4.4 等效电路元对电路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共面波导等效电路模型的应用 | 第62-82页 |
5.1 共面波导“十”字接地电感并联结构 | 第62-68页 |
5.1.1 共面波导“十”字接地电感并联结构等效电路 | 第62-64页 |
5.1.2 等效电路元件对电路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5.1.3 共面波导结构的调节过程 | 第65-67页 |
5.1.4 共面波导结构的调节效果 | 第67-68页 |
5.2 共面波导交指电容与方形螺旋电感串联结构 | 第68-75页 |
5.2.1 共面波导交指电容与方形螺旋电感串联结构等效电路 | 第68-71页 |
5.2.2 等效电路元件对电路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5.2.3 共面波导结构的调节过程 | 第72-74页 |
5.2.4 共面波导结构的调节效果 | 第74-75页 |
5.3 基于共面波导高低电阻的谐振结构 | 第75-81页 |
5.3.1 基于共面波导高低电阻的谐振结构等效电路 | 第76-77页 |
5.3.2 等效电路元件对电路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77-79页 |
5.3.3 共面波导结构的调节过程 | 第79-80页 |
5.3.4 共面波导结构的调节效果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81-8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总结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