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23页 |
1.1 试验概况 | 第10-16页 |
1.1.1 区域概况 | 第10页 |
1.1.2 牡丹种质资源概况 | 第10-11页 |
1.1.3 试验牡丹生物学特性 | 第11-14页 |
1.1.4 试验牡丹品种特性 | 第14-16页 |
1.2 牡丹花期调控机理 | 第16-20页 |
1.2.1 花芽分化与花期调控 | 第16页 |
1.2.2 开花生理与花期调控 | 第16-17页 |
1.2.3 栽培技术措施延迟花期 | 第17-18页 |
1.2.4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延迟花期 | 第18-20页 |
1.3 牡丹畸形 | 第20-21页 |
1.4 牡丹品种形态记载标准 | 第21页 |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6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1-23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2.2.1 牡丹对 B9处理的响应设计 | 第23-24页 |
2.2.2 牡丹对 PP333处理的响应设计 | 第24页 |
2.2.3 牡丹对水杨酸处理的响应设计 | 第24页 |
2.2.4 牡丹对钙素处理的响应设计 | 第24-25页 |
2.2.5 牡丹对 B9和 PP333混合试剂处理的响应设计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3.1 ‘洛阳红’、‘紫蓝魁’对不同时期开始喷施相同浓度 B9的响应分析 | 第26-27页 |
3.2 ‘岛锦’、‘玫瑰紫’对相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 B9的响应分析 | 第27-29页 |
3.3 ‘洛阳红’对每天喷施不同浓度 B9的响应分析 | 第29-30页 |
3.4 ‘洛阳红’对每天喷施不同浓度 PP333的响应分析 | 第30页 |
3.5 ‘岛锦’、‘乌龙捧盛’对相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的响应分析 | 第30-32页 |
3.6 ‘洛阳红’、‘脂红’对相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钙素的响应分析 | 第32-34页 |
3.7 ‘洛阳春’、‘银红巧对’对喷施不同比例 B9和 PP333混合试剂的响应分析 | 第34-35页 |
3.8 生长调节剂处理牡丹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变化值 | 第35-37页 |
4 结论 | 第37-39页 |
4.1 ‘洛阳红’和‘紫蓝魁’对不同时期开始喷施相同浓度 B9的响应状况 | 第37页 |
4.2 ‘岛锦’和‘玫瑰紫’对相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 B9的响应状况 | 第37页 |
4.3 ‘洛阳红’对每天喷施不同种类和浓度的药物的响应状况 | 第37页 |
4.4 ‘岛锦’和‘乌龙捧盛’对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的响应状况 | 第37-38页 |
4.5 ‘洛阳红’和‘脂红’对喷施不同浓度钙素的响应状况 | 第38页 |
4.6 ‘洛阳春’和‘银红巧对’对喷施 B9与 PP333不同配比的混合试剂的响应状况 | 第38-39页 |
5 讨论 | 第39-43页 |
5.1 不同牡丹品种对喷施 B9的响应分析 | 第39页 |
5.2 牡丹对每天喷施不同浓度 PP333的响应分析 | 第39页 |
5.3 不同牡丹品种对相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的响应分析 | 第39页 |
5.4 ‘不同牡丹品种对相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钙素的响应分析 | 第39-40页 |
5.5 不同牡丹品种对 B9和 PP333混合试剂的响应分析 | 第40页 |
5.6 不同牡丹品种品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花期变化的响应分析 | 第40页 |
5.7 不同牡丹品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畸形化响应分析 | 第40-43页 |
5.7.1 ‘洛阳红’对不同时期喷施相同浓度 B9的畸形响应分析 | 第40-41页 |
5.7.2 ‘洛阳红’对每天喷施不同浓度 B9的畸形响应分析 | 第41页 |
5.7.3 ‘洛阳红’对每天喷施不同浓度 PP333的畸形响应分析 | 第41页 |
5.7.4 ‘脂红’对喷灌不同浓度钙素的畸形响应分析 | 第41页 |
5.7.5 ‘乌龙捧盛’对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的畸形响应分析 | 第41-42页 |
5.7.6 ‘洛阳春’和‘银红巧对’对喷施 B9和 PP333的混合试剂的畸形响应分析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图A1 | 第46-47页 |
附图A2 | 第47-57页 |
附图A3 | 第57-58页 |
附图A4 | 第58-6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