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6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6-1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 关键概念分析与界定 | 第19-25页 |
1.2.1 矿业及矿业企业 | 第19-21页 |
1.2.2 组织合法性 | 第21页 |
1.2.3 企业社会责任 | 第21-23页 |
1.2.4 企业社会战略反应 | 第23-24页 |
1.2.5 企业社会绩效 | 第24-25页 |
1.3 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25-2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1.4 创新点 | 第28-3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2 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31-57页 |
2.1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 | 第31-40页 |
2.1.1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 | 第31-37页 |
2.1.2 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研究 | 第37-39页 |
2.1.3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 第39-40页 |
2.2 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理相关研究 | 第40-42页 |
2.3 组织合法性相关研究 | 第42-54页 |
2.3.1 组织合法性产生的背景 | 第42-46页 |
2.3.2 组织合法性概念的演化及维度划分 | 第46-50页 |
2.3.3 嵌入社会网络的组织合法性来源 | 第50-52页 |
2.3.4 组织合法性下组织的行为策略 | 第52-54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54-5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3 我国矿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模型构建 | 第57-82页 |
3.1 矿业可持续发展及矿业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 第57-62页 |
3.1.1 矿业可持续发展与矿业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 | 第57-58页 |
3.1.2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倡议分析 | 第58-62页 |
3.2 我国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发展 | 第62-71页 |
3.2.1 我国矿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 | 第62-63页 |
3.2.2 我国矿业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环境 | 第63-65页 |
3.2.3 我国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 第65-67页 |
3.2.4 我国矿业企业利益相关者识别与分析 | 第67-71页 |
3.3 我国矿业企业责任体系构建 | 第71-80页 |
3.3.1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模型 | 第71-73页 |
3.3.2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整合 | 第73-74页 |
3.3.3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沟通 | 第74-76页 |
3.3.4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 第76-77页 |
3.3.5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绩效 | 第77-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4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理分析框架 | 第82-103页 |
4.1 制度环境、组织合法性压力与矿业企业社会责任 | 第82-88页 |
4.1.1 经济理性的窠臼与组织合法性的逻辑 | 第82-83页 |
4.1.2 组织合法性压力下的矿业企业社会责任行为 | 第83-86页 |
4.1.3 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视角与战略视角的融合 | 第86-88页 |
4.2 组织合法性压力对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 第88-97页 |
4.2.1 规制合法性压力对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 第89-90页 |
4.2.2 规范合法性压力对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 第90-96页 |
4.2.3 认知合法性压力对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 第96-97页 |
4.3 矿业企业社会战略反应与矿业企业社会绩效 | 第97-98页 |
4.4 矿业企业社会战略反应的中介作用 | 第98-101页 |
4.5 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10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5 实证研究设计 | 第103-112页 |
5.1 研究方法综述与选取 | 第103-105页 |
5.1.1 研究方法综述 | 第103-104页 |
5.1.2 研究方法选取 | 第104-105页 |
5.2 问卷设计 | 第105-106页 |
5.2.1 问卷的主要内容 | 第105页 |
5.2.2 问卷的设计过程 | 第105-106页 |
5.3 变量说明 | 第106-110页 |
5.3.1 因变量 | 第107-108页 |
5.3.2 自变量 | 第108-109页 |
5.3.3 中介变量 | 第109-110页 |
5.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110-11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6 组织合法性压力对矿业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理的实证分析 | 第112-130页 |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12-116页 |
6.2 效度和信度检验 | 第116-121页 |
6.2.1 量表的效度检验 | 第116-120页 |
6.2.2 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120-121页 |
6.3 Pearson 相关性分析 | 第121-123页 |
6.4 概念模型与层次回归分析 | 第123-12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30-13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30-133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33-136页 |
7.3 研究局限 | 第136-137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61页 |
附录 1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 | 第161-164页 |
附录 2 读博士期间作者科研情况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