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FX-200翻旋联合整地机的研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22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意义及必要性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整地机械的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3.1 国内翻耕机械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翻耕机械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国内旋耕机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4 国外旋耕机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5 国内联合整地机械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6 国外联合整地机械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1 主要解决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2 课题的研究方案 | 第19页 |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9-22页 |
1.5.1 课题研究使用的软件简介 | 第19-20页 |
1.5.2 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5.3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4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翻旋联合作业机具的关键部件设计 | 第22-47页 |
2.1 整机结构及参数 | 第22-23页 |
2.1.1 整机结构 | 第22页 |
2.1.2 整机综述 | 第22-23页 |
2.2 翻耕部分 | 第23-36页 |
2.2.1 翻耕部分的受力分析 | 第23-25页 |
2.2.2 犁柱的设计 | 第25-26页 |
2.2.3 犁柱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26-30页 |
2.2.4 犁排布方案及优化 | 第30-36页 |
2.3 旋耕部分 | 第36-41页 |
2.3.1 旋耕机简介 | 第36-37页 |
2.3.2 旋耕刀及其排列 | 第37-41页 |
2.3.3 旋耕部分受力分析 | 第41页 |
2.4 整机的力学分析 | 第41-46页 |
2.4.1 整机受力分析 | 第41-44页 |
2.4.2 整机动力分析 | 第44-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3 翻旋联合整地机其它部分的设计 | 第47-52页 |
3.1. 悬挂部分 | 第47-48页 |
3.2 万向联轴器 | 第48-49页 |
3.3 犁的相关部件及改进 | 第49-50页 |
3.3.1 犁柱连接件 | 第49-50页 |
3.3.2 犁的改进 | 第50页 |
3.4 覆土装置 | 第50-51页 |
3.5 翻旋联结件 | 第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田间试验 | 第52-62页 |
4.1 试验汇总及作业前调整 | 第52-54页 |
4.2 试验说明 | 第54-55页 |
4.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4.3.1 耕深的数据统计 | 第55-58页 |
4.3.2 秸秆量的数据统计 | 第58-60页 |
4.3.3 数据结果分析: | 第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2-63页 |
5.1 结论 | 第62页 |
5.2 关于机具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