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马铃薯(土豆)论文

采用人造小RNA技术抑制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4页
    1.1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1.1 多酚氧化酶的分子结构第13页
        1.1.2 多酚氧化酶基因和表达特性第13-14页
        1.1.3 多酚氧化酶在酚类代谢中的作用第14-15页
    1.2. 酶促褐变及其控制第15页
        1.2.1 采用 PPO 酶抑制剂第15页
        1.2.2 基因工程技术第15页
    1.3. RNA 干扰第15-22页
        1.3.1 RNA 干扰的发展史第15-16页
        1.3.2 siRNA 的沉默机制第16页
        1.3.3 miRNA 的发现第16-17页
        1.3.4 miRNA 及其在动植物中的生物合成第17页
        1.3.5 miRNA 的沉默机制第17-18页
        1.3.6 人造 microRNA 工程第18-20页
        1.3.7 植物中 amiRNA 干扰技术的应用第20-22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马铃薯组织间看家基因的筛选和多酚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测定第24-44页
    摘要第24页
    2.1 研究背景第24-26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6-28页
        2.2.1 材料第26页
        2.2.2 总 RNA 的提取、提纯和第一条链 cDNA 的合成第26页
        2.2.3 RT-qPCR 引物设计第26-27页
        2.2.4 RT-qPCR 反应体系的制备第27页
        2.2.5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27页
        2.2.6 PCR 扩增效率第27页
        2.2.7 统计分析第27页
        2.2.8 马铃薯中 PPO 类似基因的检索第27-28页
    2.3 结果第28-41页
        2.3.1 马铃薯看家基因稳定性的测试第28-30页
        2.3.2 马铃薯看家基因的定量分析第30-34页
        2.3.3 马铃薯基因组中 PPO 的类似基因第34页
        2.3.4 PPO 引物的选择第34-35页
        2.3.5 马铃薯 PPO 基因表达第35-41页
    2.4 讨论第41-42页
    2.5 结论第42-44页
第三章 采用 amiRNA 技术抑制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基因表达的研究第44-68页
    摘要第44页
    3.1 研究背景第44-45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45-52页
        3.2.1 amiRNA 载体构建第45-47页
        3.2.2 植株的基因转化第47页
        3.2.3 RT-qPCR 分析 PPO 基因表达第47-49页
        3.2.4 RT-PCR 检测 amiRNA第49页
        3.2.5 amiRNA 剪切位点的检测第49-50页
        3.2.6 PPO 蛋白水平的分析第50-51页
        3.2.7 PPO 酶活性测定第51页
        3.2.8 褐变潜力的测定第51页
        3.2.9 统计分析第51-52页
    3.3 结果第52-65页
        3.3.1 转基因株系的筛选和继代第52-57页
        3.3.2 转基因马铃薯中 PPO 基因的表达第57页
        3.3.3 转基因马铃薯块茎的 PPO 蛋白水平第57页
        3.3.4 转基因马铃薯块茎的 PPO 酶活力第57-60页
        3.3.5 转基因马铃薯块茎的褐变潜力和褐变表型第60-61页
        3.3.6 统计分析第61-65页
    3.4 讨论第65-67页
    3.5 结论第67-68页
第四章 瞬时表达系统可快速筛选稳定表达的 amiRNA 载体第68-80页
    摘要第68页
    4.1 研究背景第68-69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69-72页
        4.2.1 amiRNA 载体构建第69-70页
        4.2.2 农杆菌侵染本生烟第70页
        4.2.3 基因转化第70页
        4.2.4 amiRNA 表达分析(RNA Northern Blot 法)第70-71页
        4.2.5 amiRNA 表达分析(RT-PCR 法)第71-72页
    4.3 结果第72-78页
        4.3.1 amiRNA 载体构建第72-73页
        4.3.2 amiRPPO1,amiRPPO2,amiRPPO3 和 amiRPPO234 在本生烟中的瞬时表达和马铃薯中的稳定表达第73页
        4.3.3 amiRPNR1 和 amiRPNR2 在本生烟中的瞬时表达和转基因本生烟中稳定表达第73-78页
    4.4 讨论第78-79页
    4.5 结论第79-80页
全文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0页
附录第90-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作者简介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有效供给研究
下一篇:PAR-4拮抗剂、GIRK1/2激活剂和MrgX1正向别构调节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