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第一节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五节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企业制度理论综述及现代运用 | 第18-25页 |
第一节 企业制度的内涵及发展 | 第18-19页 |
一、国外学术界对企业制度内涵的看法 | 第18页 |
二、我国学术界对企业制度内涵的看法 | 第18-19页 |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及其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界定 | 第19页 |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要素 | 第21-22页 |
一、企业领导体制 | 第21页 |
二、企业组织机构 | 第21-22页 |
三、企业管理制度 | 第22页 |
第四节 我国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 | 第22-23页 |
一、产权要定位明晰、资产能够有效增值 | 第22页 |
二、合理区分各方权利责任,形成制衡机制 | 第22页 |
三、政企分开,企业自主面向市场 | 第22-23页 |
四、企业面向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 | 第23页 |
第五节 现代企业制度化创新之路-以鸿海集团制度化建设为例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与主要国家企业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我国国企制度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 第25页 |
第二节 主要国家的企业制度现代化特点的差异 | 第25-29页 |
一、美国的企业制度-外部型控制模式为主的企业体制 | 第26-27页 |
二、日本企业的制度-内部型控制模式为主的企业体制 | 第27-28页 |
三、德国的企业制度-内部型控制模式为主的企业体制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中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差异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节 我国国有企业创新企业制度的内容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3-37页 |
第一节 政企不分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产权不清晰 | 第34页 |
第三节 不良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法人治理结构未达到市场经济要求 | 第35页 |
第五节 激励约束机制残缺 | 第35-36页 |
第六节 诚信文化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我国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策略和措施 | 第37-42页 |
第一节 多角度调整政企关系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产权主体明晰化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 | 第39页 |
第四节 注重协调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 第39-40页 |
第五节 建立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 | 第40-41页 |
第六节 强化诚信的教育,健全诚信评估体系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