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弗洛姆心理异化理论的思想资源 | 第11-21页 |
(一)从劳动异化到心理异化:弗洛姆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12-13页 |
(二)从个体心理到社会心理: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批判与吸收 | 第13-16页 |
(三)从物化到心理异化:弗洛姆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借鉴与拓展 | 第16-19页 |
(四)从技术理性批判到心理机制批判:弗洛姆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承续与深化 | 第19-21页 |
二、弗洛姆对心理异化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批判 | 第21-32页 |
(一)病态的心理体验:弗洛姆对异化的理解 | 第21-22页 |
(二)逃避自由:心理异化产生的机制 | 第22-23页 |
(三)放弃自我:心理异化机制的表现形式 | 第23-26页 |
(四)个人自由的丧失:病态社会性格结构与重占有生存方式的合谋 | 第26-29页 |
(五)确立“积极自由的存在状态”:克服心理异化的理论尝试 | 第29-32页 |
三、弗洛姆心理异化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 第32-38页 |
(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共契:弗洛姆心理异化理论的合理性 | 第32-34页 |
(二)批判理论的空想性:弗洛姆心理异化理论的局限性 | 第34-36页 |
(三)克服现代人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弗洛姆心理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