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1 通信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 | 第7页 |
1.1.2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在国内广泛运用 | 第7-8页 |
1.1.3 卓越绩效评价模式逐步在国内推广 | 第8页 |
1.2 研究需求 | 第8页 |
1.2.1 保证通信网络工程项目成功的需求 | 第8页 |
1.2.2 正确评价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 | 第8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9-1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2.1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 第11页 |
2.2 国外通信项目质量管理 | 第11-12页 |
2.2.1 国际上质量管理的发展 | 第11-12页 |
2.2.2 发达国家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第12页 |
2.3 国内通信项目质量管理 | 第12-13页 |
2.3.1 国内质量管理的发展 | 第12-13页 |
2.3.2 国内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第13页 |
2.4 国内外通信项目质量管理的差异 | 第13-15页 |
第三章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及特点 | 第15-22页 |
3.1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实施过程 | 第15-19页 |
3.1.1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生命周期 | 第15-16页 |
3.1.2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 | 第16-17页 |
3.1.3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的组织分解结构 | 第17-18页 |
3.1.4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的工作责任矩阵 | 第18-19页 |
3.2 通信网络工程的特点 | 第19-22页 |
3.2.1 工程项目的特性 | 第19-20页 |
3.2.2 工程项目的质量特点 | 第20-22页 |
第四章 基于六西格玛的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框架 | 第22-36页 |
4.1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 第22-23页 |
4.2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改进 | 第23-24页 |
4.2.1 建立通信工程网络项目质量管理框架 | 第23页 |
4.2.2 建立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 第23-24页 |
4.3 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框架 | 第24-26页 |
4.3.1 六西格玛理论简介 | 第24-25页 |
4.3.2 在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引入六西格玛理论的必要性 | 第25页 |
4.3.3 在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引入六西格玛理论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4.4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框架的建立及内容 | 第26-36页 |
4.4.1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框架建立 | 第26-28页 |
4.4.2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框架的内容 | 第28-36页 |
第五章 基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 | 第36-51页 |
5.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简介 | 第36-37页 |
5.2 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5.3 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可行性 | 第38-40页 |
5.3.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六西格玛理论的相似性 | 第38-39页 |
5.3.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六西格玛理论的差异性 | 第39页 |
5.3.3 六西格玛理论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0页 |
5.4 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内容 | 第40-48页 |
5.4.1 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0-43页 |
5.4.2 评价体系的内容 | 第43-48页 |
5.5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 | 第48-51页 |
5.5.1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 | 第48-49页 |
5.5.2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成熟度划分 | 第49-51页 |
第六章 东方有线NGB网络改造项目实例应用与分析 | 第51-69页 |
6.1 项目概述 | 第51-55页 |
6.1.1 项目背景 | 第51页 |
6.1.2 NGB技术介绍 | 第51-53页 |
6.1.3 项目简介 | 第53-55页 |
6.2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框架的应用 | 第55-68页 |
6.2.1 定义质量目标 | 第55-56页 |
6.2.2 沟通分析 | 第56-57页 |
6.2.3 质量数据收集 | 第57-58页 |
6.2.4 质量分析 | 第58-62页 |
6.2.5 质量改进 | 第62-64页 |
6.2.6 质量控制 | 第64页 |
6.2.7 标准化 | 第64页 |
6.2.8 NGB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内容 | 第64-65页 |
6.2.9 成熟度划分 | 第65-68页 |
6.3 应用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总结 | 第69-70页 |
7.1.1 研究成果 | 第69页 |
7.1.2 创新点 | 第69-70页 |
7.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