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体育馆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体育事业的推动 | 第11页 |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设施发展落后 | 第11-12页 |
·后奥运、后亚运时代我国体育建筑发展的经验教训 | 第12-13页 |
·体育场馆建设主体的转变 | 第13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概念、分类与界定 | 第14-16页 |
·体育的概念 | 第14-15页 |
·体育馆的分类 | 第15-16页 |
·研究范围 | 第1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小型体育馆的特点 | 第18-20页 |
·体育馆共性特点 | 第18-19页 |
·中小型体育馆的特点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中小型体育馆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0-54页 |
·近10 年我国中小型体育馆建筑发展概述 | 第20-26页 |
·竞赛活动的推动 | 第20-22页 |
·群众体育的促进 | 第22页 |
·华侨捐资建设 | 第22-23页 |
·企事业机关内部兴建 | 第23-24页 |
·学校内部兴建 | 第24-25页 |
·援建 | 第25-26页 |
·实例研究 | 第26-42页 |
·广州黄埔体育中心体育馆 | 第26-29页 |
·深圳罗湖体育馆 | 第29-33页 |
·昆山新体育馆 | 第33-36页 |
·江宁体育馆 | 第36-40页 |
·横向比较 | 第40-4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2-50页 |
·脱离实际,定位错乱 | 第42-43页 |
·忽视城市空间,追求单体个性 | 第43-46页 |
·造型同质化现象严重 | 第46-48页 |
·盲目运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跟风攀比 | 第48-49页 |
·不可持续的建设方式 | 第49-50页 |
·问题分析 | 第50-53页 |
·建筑价值观的错乱 | 第50-52页 |
·大事件的影响 | 第52页 |
·体育产业化与市场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相关理论研究不足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中小型体育馆发展趋势及优化设计策略 | 第54-87页 |
·中小型体育馆发展的趋势 | 第54-57页 |
·群众体育为主导 | 第54页 |
·商业型中小型体育馆的发展 | 第54页 |
·活动设施的增多 | 第54-55页 |
·功能复合的新发展 | 第55页 |
·往社区发展、与高校体育结合 | 第55-57页 |
·中小型体育馆优化设计策略 | 第57-86页 |
·正确建筑价值观 | 第57-58页 |
·科学定位 | 第58-61页 |
·实用选址与总体设计 | 第61-64页 |
·合理规划选址 | 第61-63页 |
·实用总体设计 | 第63-64页 |
·理性造型 | 第64-73页 |
·中小型体育馆造型的特点 | 第65页 |
·影响造型的因素及相应策略 | 第65-73页 |
·适用结构 | 第73-75页 |
·理性使用新材料、新技术 | 第75-77页 |
·绿色可持续 | 第77-86页 |
·建筑环境的可持续设计 | 第77-78页 |
·生态节能的设计 | 第78-79页 |
·场馆利用的可持续设计 | 第79-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设计实例分析 | 第87-101页 |
·淮安市体育中心体育馆规划与建筑设计 | 第87-99页 |
·项目背景与定位 | 第87-88页 |
·基地选择与总体设计 | 第88-89页 |
·功能及赛后利用设计 | 第89-96页 |
·结构与造型设计 | 第96-98页 |
·绿色可持续设计 | 第98-99页 |
·本章结语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附录 | 第108-11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附件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