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要素控制与引导的珠三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策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图表目录第14-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4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7-19页
     ·研究背景第17-18页
       ·时代背景第17页
       ·地域背景第17-18页
       ·保护背景第18页
       ·选题背景第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理论意义第18页
       ·借鉴意义第18-19页
       ·实践意义第19页
   ·研究对象概念诠释第19-21页
     ·研究范围第19-20页
     ·历史文化名村第20-21页
     ·保护要素第21页
     ·控制与引导第21页
     ·导控体系第21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1-24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文献查阅法第21-22页
       ·实地调研法第22页
       ·系统研究法第22页
       ·评价反馈法第22页
     ·研究框架第22-24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综述第24-37页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4-31页
     ·国外相关保护研究综述第24-25页
       ·国外相关保护理论研究第24页
       ·国外相关保护规划研究第24-25页
     ·国内相关保护研究综述第25-28页
       ·国内相关保护理论研究第25页
       ·国内相关保护规划研究第25-27页
       ·广东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研究第27-28页
     ·相关控制与引导方法研究第28-30页
       ·保护控制第28-29页
       ·保护控制与图则的结合第29页
       ·保护引导与导则的结合第29-30页
     ·其他相关理论简介第30-31页
       ·控制性规划理论第30页
       ·持续整治理论第30-31页
     ·问题与启示第31页
   ·国内外相关保护实践第31-36页
     ·博洛尼亚保护实例——多元式控制保护第31-32页
     ·妻笼宿保护实例——自发式持续保护第32-33页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控规层面的再深化第33-34页
     ·丽江古城保护——设计控制导则的有效运用第34-35页
     ·问题与启示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控制与引导要素内容界定第37-55页
   ·要素内容界定的方法及对象第37-41页
     ·界定方法第37-38页
     ·界定对象第38-41页
   ·名村共性特征总结第41-44页
     ·传统农耕聚落第41页
     ·典型空间格局第41-42页
     ·独特建筑风貌第42-43页
     ·剧烈经济冲击第43-44页
     ·缺失规范管理第44页
   ·名村现状问题阐述第44-52页
     ·外围环境屡受侵蚀第44-45页
     ·功能布局趋于无序第45-46页
     ·空间场地普遍缺失第46-47页
     ·街巷网络逐渐弱化第47-48页
     ·建筑风貌破旧混杂第48-50页
     ·基础设施杂乱落后第50-51页
     ·其他破坏现象第51-52页
   ·控制及引导要素内容界定第52-54页
     ·保护控制要素内容提取第52-53页
     ·保护控制要素内容汇总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保护控制与引导体系构建第55-82页
   ·体系建构原则及目标第55-57页
     ·构建原则第55-56页
     ·构建目标第56页
     ·构建方法第56-57页
   ·导控方法构建第57-74页
     ·布局功能导控第57-59页
       ·功能更新度控制第57-59页
       ·边界划分第59页
     ·空间感知导控第59-64页
       ·空间感受与限高第60-61页
       ·街巷界面与尺度第61-63页
       ·院落组合方式第63-64页
     ·环境容量导控第64-67页
       ·街坊密度控制第65-66页
       ·承载力控制第66-67页
       ·生态环境控制第67页
     ·营造方式导控第67-72页
       ·建筑编号及分类第69页
       ·形制及构件第69-70页
       ·材质及色彩第70-72页
     ·要素介入导控第72-73页
       ·设施增置控制第72-73页
       ·街道家具及小品第73页
     ·导控方法分类第73-74页
   ·表述方法构建第74-78页
     ·定性表述第74-75页
     ·定量表述第75页
     ·图则表述第75-76页
     ·导则表述第76-77页
     ·表述方法分类第77-78页
   ·要素导控汇总表第78-79页
   ·保护导控体系特点第79-81页
     ·体系基本特点第79-80页
       ·细化导控级别第79-80页
       ·调整导控内容第80页
     ·与其他控制与引导体系的区别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南社村保护控制与引导实例研究第82-104页
   ·南社村相关背景第82-87页
     ·基本背景介绍第82-86页
       ·区位及规模第82-83页
       ·历史风貌特色第83-85页
       ·问卷调研分析第85-86页
     ·已有规划背景介绍第86-87页
       ·南社村保护规划(2002)第86页
       ·南社村旅游规划(2006)第86-87页
   ·南社村保护导控策略研究第87-98页
     ·景观格局保护导控策略第87-89页
       ·景观空间第87-88页
       ·功能格局第88-89页
     ·历史街巷保护导控策略第89-93页
       ·街巷空间第89-92页
       ·街巷节点及铺装第92页
       ·街坊密度第92-93页
     ·传统建筑保护导控策略第93-96页
       ·建筑分类及组合方式第93-94页
       ·建筑建造控制第94-95页
       ·建筑改造样板第95-96页
     ·环境设施保护导控策略第96-98页
       ·构筑物第96-97页
       ·市政设施第97-98页
       ·其他景观设施第98页
   ·南社村保护控制图则示范第98-100页
   ·南社村保护设计导则示范第100-102页
   ·南社村保护管理措施第102页
   ·南社村保护实施措施第102-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第104-106页
   ·结语第104-105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04页
     ·论文的不足第104-105页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附录第110-11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附件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混合居住模式的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建设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中小型体育馆的设计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