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口腔科护理学论文

运用智能手机优化护理以提高口腔种植骨增量术后种植体稳定性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语表第11-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研究现状第12-13页
        1.1.2 研究问题第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提高种骨增量术后植体稳定性第14页
        1.2.2 提高骨增量术后延续性护理的质量第14页
        1.2.3 提高医患关系的和谐度第14页
    1.3 相关定义介绍第14-15页
        1.3.1 互联网+护理定义第14-15页
        1.3.2 口腔种植骨增量术第15页
        1.3.3 口腔种植体稳定性第15页
    1.4 国内外应用智能手机进行护理工作的研究进展第15-21页
        1.4.1 研究概要第15-16页
        1.4.2 智能手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第16-17页
        1.4.3 智能手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第17-19页
        1.4.4 智能手机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的不足第19-21页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第21-31页
    2.1 研究类型第21页
    2.2 研究对象第21-22页
        2.2.1 纳入标准第21页
        2.2.2 排除标准第21-22页
    2.3 研究方法第22-28页
        2.3.1 采集相关患者信息第22页
        2.3.2 实验实施第22页
        2.3.3 干预组及对照组实验实施第22-28页
    2.4 评价指标第28-30页
        2.4.1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第28页
        2.4.2 牙龈指数(GI)第28页
        2.4.3 菌斑指数(TQHPI)第28-29页
        2.4.4 两组复诊依从率记录第29页
        2.4.5 种植体稳定性记录第29页
        2.4.6 测量时间表第29-30页
    2.5 统计学分析第30页
    2.6 相关伦理第30-31页
第3章 研究结果第31-39页
    3.1 预实验调查结果第31-32页
    3.2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第32-33页
    3.3 口腔卫生维护情况第33-39页
        3.3.1 干预组和对照组口腔卫生指数差异分析第33-34页
        3.3.2 干预组和对照组口腔简化指数差异分析第34-35页
        3.3.3 干预组和对照组牙龈指数差异分析第35-36页
        3.3.4 干预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指数差异分析第36-37页
        3.3.5 复诊依从率比较第37页
        3.3.6 干预组和对照组种植体稳定性差异分析第37-39页
第4章 讨论第39-47页
    4.1 本实验理论基础的讨论第39-40页
    4.2 一般资料分析第40页
    4.3 种植体稳定性与口腔卫生环境关联分析第40-41页
    4.4 预调查分析第41-43页
        4.4.1 问卷结果分析第41-42页
        4.4.2 整体就医环境分析第42-43页
    4.5 实验检测指标结果分析第43-46页
        4.5.1 口腔检测指标结果分析第43页
        4.5.2 两组种植体稳定性分析第43-44页
        4.5.3 两组复诊率分析第44-46页
    4.6 本研究的不足第46-47页
第5章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附录第56-59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委会运行机制调查研究--以贵阳市司法改革试点花溪法院为调研重点
下一篇:论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