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Thermotoga naphthopila RUK-10嗜热糖苷酶在糖缀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前言第16-35页
    1.1 糖缀合物第16-17页
        1.1.1 糖缀合物简介第16页
        1.1.2 糖基化合成糖缀合物第16-17页
    1.2 糖苷酶第17-20页
        1.2.1 糖苷酶简介第17页
        1.2.2 糖苷酶的分类第17-18页
        1.2.3 糖苷酶的水解机制第18-19页
        1.2.4 糖苷酶的转糖苷机制第19-20页
    1.3 嗜热糖苷酶第20-23页
        1.3.1 嗜热糖苷酶简介第20页
        1.3.2 嗜热糖苷酶的克隆表达第20-22页
        1.3.3 嗜热糖苷酶的转糖苷反应第22-23页
    1.4 糖苷酶的应用第23-28页
        1.4.1 合成低聚糖第23-25页
        1.4.2 合成烷基糖苷第25-26页
        1.4.3 L-抗坏血酸的糖基化第26-28页
    1.5 提高糖苷酶转糖苷效率的方法第28-31页
        1.5.1 糖苷酶的定点突变第28-30页
        1.5.2 离子液体在糖缀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第30-31页
        1.5.3 微波辐射在糖生物学中的应用第31页
    1.6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酶法合成糖缀合物中的应用第31-32页
        1.6.1 分子对接第31-32页
        1.6.2 真实溶剂似导体屏蔽模型(COSMO-RS)第32页
    1.7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32-35页
第2章 功能性低聚糖的合成第35-57页
    2.1 引言第35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5-39页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5-36页
        2.2.2 合成低聚半乳糖第36页
        2.2.3 反应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第36-37页
        2.2.4 低聚半乳糖的纯化第37页
        2.2.5 产物分子量及结构的鉴定第37页
        2.2.6 光谱测定第37-38页
        2.2.7 分子对接第38页
        2.2.8 定点突变第38-39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56页
        2.3.1 酶对产物GOS组成的影响及产物结构鉴定第39-40页
        2.3.2 低聚半乳糖合成时间进程第40-41页
        2.3.3 初始乳糖浓度的影响与动力学参数第41-42页
        2.3.4 温度对低聚半乳糖合成的影响第42-43页
        2.3.5 pH对低聚半乳糖合成的影响第43-44页
        2.3.6 紫外光谱分析第44-45页
        2.3.7 荧光光谱分析第45-47页
        2.3.8 分子对接分析第47-49页
        2.3.9 TN0602的定点突变第49-50页
        2.3.10 TN0602突变体的动力学参数分析第50-51页
        2.3.11 TN0602突变体对低聚半乳糖合成的影响第51-53页
        2.3.12 突变体F414S合成低聚半乳糖的时间进程第53-54页
        2.3.13 TN0602突变体的分子对接分析第54-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3章 L-抗坏血酸的糖基化第57-67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57-59页
        3.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57-58页
        3.2.2 合成L-抗坏血酸半乳糖苷第58页
        3.2.3 L-抗坏血酸半乳糖苷反应体系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第58页
        3.2.4 L-抗坏血酸半乳糖苷的纯化第58-59页
        3.2.5 产物分子量及结构的鉴定第59页
        3.2.6 抗坏血酸糖苷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测定第5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66页
        3.3.1 L-抗坏血酸半乳糖苷合成时间进程及产物鉴定第59-60页
        3.3.2 pH对L-抗坏血酸合成的影响第60-61页
        3.3.3 酶浓度对合成L-抗坏血酸半乳糖苷的影响第61-62页
        3.3.4 温度对L-抗坏血酸半乳糖苷合成的影响第62-63页
        3.3.5 底物浓度对L-抗坏血酸合成的影响第63-64页
        3.3.6 L-抗坏血酸半乳糖苷合成的动力学参数第64页
        3.3.7 L-抗坏血酸半乳糖苷抗氧化性和氧化稳定性的测定第64-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离子液体在烷基糖苷合成中的应用第67-80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67-69页
        4.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67-68页
        4.2.2 合成烷基糖苷第68页
        4.2.3 COSMO-RS筛选离子液体第68页
        4.2.4 烷基糖苷的测定第68-69页
        4.2.5 烷基糖苷的纯化第69页
        4.2.6 产物分子量及结构的鉴定第69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9-79页
        4.3.1 COSMO-RS预测反应体系的溶解度和活性系数第69-70页
        4.3.2 离子液体对合成辛基 β-D-半乳糖苷的影响第70-72页
        4.3.3 离子液体浓度对合成辛基 β-D-半乳糖苷的影响第72-73页
        4.3.4 水含量对合成辛基 β-D-半乳糖苷的影响第73-74页
        4.3.5 反应温度对合成辛基 β-D-半乳糖苷的影响第74-75页
        4.3.6 辛基 β-D-半乳糖苷合成的时间进程第75页
        4.3.7 TN1577的转糖苷和水解活性的动力学分析第75-77页
        4.3.8 Ammoeng 102 对不同糖基受体合成烷基糖苷的影响及产物结构鉴定第77-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微波辅助合成烷基糖苷第80-89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80-82页
        5.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80-81页
        5.2.2 常规加热合成丁基半乳糖苷第81页
        5.2.3 微波加热合成丁基半乳糖苷第81页
        5.2.4 HPLC定量分析丁基半乳糖苷第81页
        5.2.5 丁基半乳糖苷的纯化第81-82页
        5.2.6 产物的分子量及结构鉴定第82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2-88页
        5.3.1 不同糖苷酶对微波加热合成丁基半乳糖苷的影响第82-83页
        5.3.2 两种加热方式对合成丁基半乳糖苷的影响第83页
        5.3.3 两种加热方式对转糖苷反应表观动力学的影响第83-84页
        5.3.4 β-半乳糖苷酶TN1577在微波辐射下稳定性的研究第84-85页
        5.3.5 温度对微波加热合成丁基半乳糖苷的影响第85页
        5.3.6 底物摩尔比对微波加热合成丁基半乳糖苷的影响第85-86页
        5.3.7 酶浓度对微波加热合成丁基半乳糖苷的影响第86-87页
        5.3.8 微波功率对合成丁基半乳糖苷的影响第87页
        5.3.9 反应时间对微波加热合成丁基半乳糖苷的影响第87-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6章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4页
附录第104-113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的指纹识别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以苏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