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2.2 有关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研究 | 第10-11页 |
1.2.3 有关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研究 | 第11-12页 |
1.2.4 有关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研究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新课程改革与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 | 第14-16页 |
2.1 新课改前后对课堂问题行为理解的变化 | 第14-15页 |
2.1.1 安静与活泼的课堂上的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 | 第14页 |
2.1.2 以教师为中心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下的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不同 | 第14-15页 |
2.1.3 知识为主与能力为主的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的不同 | 第15页 |
2.2 新课改的要求与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 | 第15-16页 |
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 | 第16-22页 |
3.1 学校概况 | 第16页 |
3.2 调查说明 | 第16-17页 |
3.3 乐山市沐川中学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 第17-22页 |
3.3.1 沐川中学高中生普遍有课堂问题行为 | 第18-19页 |
3.3.2 沐川中学高中生具有内隐性课堂问题行为 | 第19-20页 |
3.3.3 由于年级的不同,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也出现差异 | 第20-21页 |
3.3.4 家庭背景的差异,其课堂问题行为也出现差异 | 第21-22页 |
4 新课程背景下沐川中学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 第22-32页 |
4.1 高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22-25页 |
4.1.1 处于青春期特殊阶段的高中生极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 第22-23页 |
4.1.2 高中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 第23-24页 |
4.1.3 学生成绩的好坏与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有关 | 第24-25页 |
4.2 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25-29页 |
4.2.1 校园文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4.2.2 与教师相关的因素 | 第26-29页 |
4.3 家庭和社会的因素 | 第29-32页 |
4.3.1 家庭环境及家庭文化氛围与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息息相关 | 第29-30页 |
4.3.2 社会环境因素 | 第30-32页 |
5 解决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 第32-37页 |
5.1 预防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 第32-34页 |
5.1.1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提高自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学习 . 25 5.1.2 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 第32-33页 |
5.1.2 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 第33-34页 |
5.1.3 加强家校合作力度,促进形成教育合力 | 第34页 |
5.2 控制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 第34-36页 |
5.2.1 发挥课堂教学机智,让学生的优良行为得到发扬 | 第34-35页 |
5.2.2 适当正面批评惩罚,及时终止课堂问题行为 | 第35页 |
5.2.3 教师主动给予学生爱,用爱来感化学生 | 第35-36页 |
5.3 矫正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 第36-37页 |
5.3.1 多措并举矫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 第36页 |
5.3.2 师生之间共同制定课堂行为规范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