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高速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高速电机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高速电机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方法 | 第13-16页 |
1.4 模糊控制 | 第16-18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20页 |
1.5.1 论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5.2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20页 |
第2章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其控制策略 | 第20-31页 |
2.1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结构 | 第20页 |
2.2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20-25页 |
2.2.1 定子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2.2 定子两相静止坐标系(?? )下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2.2.3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3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及其仿真 | 第25-30页 |
2.3.1 永磁同步电机常用的矢量控制策略 | 第25-27页 |
2.3.2 id为0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 第27-28页 |
2.3.3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id为0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模糊PI-MRAS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 | 第31-43页 |
3.1 基于MRAS的转子位置观测器设计 | 第31-32页 |
3.2 模糊PI自适应调节器设计 | 第32-35页 |
3.3 转速估计 | 第35页 |
3.4 转子位置误差来源分析及补偿 | 第35-36页 |
3.5 基于假想转子位置的恒流启动方式 | 第36-37页 |
3.6 仿真分析 | 第37-41页 |
3.6.1 基于模糊PI模型参考自适应法的转子位置检测仿真 | 第37-40页 |
3.6.2 基于假想转子位置恒流启动仿真 | 第40-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模糊滑模观测器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 | 第43-51页 |
4.1 模糊滑模观测器数学模型 | 第43-44页 |
4.2 模糊控制滑模增益系统设计 | 第44-47页 |
4.3 模糊滑模观测器稳定性分析 | 第47-48页 |
4.4 转子位置误差分析及补偿 | 第48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51-62页 |
5.1 系统硬件设计 | 第51-56页 |
5.1.1 以DSP28335为控制核心的控制模块 | 第52-54页 |
5.1.2 系统的电压电流信号调理电路模块 | 第54-55页 |
5.1.3 系统的功率模块 | 第55-56页 |
5.1.4 电源模块 | 第56页 |
5.2 软件设计 | 第56-61页 |
5.2.1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56-57页 |
5.2.2 基于假想的转子位置恒流启动子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5.2.3 基于模糊滑模观测器的转子位置检测程序设计 | 第58-59页 |
5.2.4 基于模糊PI-MRAS观测器的转子位置检测程序设计 | 第59-60页 |
5.2.5 id为0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程序设计 | 第60-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69页 |
6.1 基于模糊PI-MRAS的转子位置检测方法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6.2 基于模糊滑模观测器的转子位置检测方法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6.3 基于假想转子位置无位置传感器启动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