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2 语音增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传统语音增强方法 | 第10-12页 |
1.2.2 码书驱动算法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融合线性预测和维纳滤波的语音增强方法 | 第16-44页 |
2.1 码书驱动法和传统维纳滤波法 | 第16-23页 |
2.1.1 码书驱动方法 | 第17-21页 |
2.1.2 基于信噪比估计的维纳滤波法 | 第21-22页 |
2.1.3 码书驱动和基于信噪比估计的维纳滤波的性能比较 | 第22-23页 |
2.2 融合线性预测和维纳滤波的语音增强算法 | 第23-26页 |
2.2.1 融合加权函数 | 第23-24页 |
2.2.2 融合方法分析 | 第24-25页 |
2.2.3 选取基于信噪比估计的维纳滤波法的原因 | 第25-26页 |
2.3 融合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 第26-29页 |
2.3.1 融合方法的复杂度计算 | 第26-29页 |
2.3.2 芯片选取的建议 | 第29页 |
2.4 性能测试 | 第29-43页 |
2.4.1 客观测试 | 第29-38页 |
2.4.2 主观测试 | 第38-43页 |
2.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基于语音分类的谐波增强方法 | 第44-64页 |
3.1 帧类型判别 | 第45-49页 |
3.1.1 基音估计(RAPT) | 第45-48页 |
3.1.2 语音能量分析 | 第48-49页 |
3.2 不同语音类型的增强策略 | 第49-50页 |
3.2.1 静音帧 | 第49页 |
3.2.2 清音帧 | 第49页 |
3.2.3 浊音帧 | 第49-50页 |
3.3 性能测试 | 第50-63页 |
3.3.1 客观测试 | 第50-58页 |
3.3.2 主观测试 | 第58-63页 |
3.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融合算法在G.718编码器中的应用 | 第64-80页 |
4.1 编码部分概述 | 第64-65页 |
4.2 解码部分概述 | 第65-66页 |
4.3 G.718编码器的噪声抑制模块 | 第66-67页 |
4.4 性能测试 | 第67-79页 |
4.4.1 客观测试 | 第67-74页 |
4.4.2 主观测试 | 第74-79页 |
4.5 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