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54页 |
1.1 纳米粒子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 第19-32页 |
1.1.1 肿瘤治疗中的三大难题 | 第19-21页 |
1.1.2 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1.3 无机纳米粒子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 第22-29页 |
1.1.4 有机物胶束在生物医用中的应用 | 第29-32页 |
1.2 肿瘤治疗中的潜在靶点线粒体 | 第32-41页 |
1.2.1 线粒体简介 | 第34页 |
1.2.2 线粒体和P-糖蛋白(P-gp)的关系 | 第34-35页 |
1.2.3 线粒体靶向技术 | 第35-41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4页 |
第二章 天然产物制备碳量子点及其在细胞显影中的应用 | 第54-78页 |
2.1 引言 | 第54-5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5-62页 |
2.2.1 实验设备和试剂 | 第55-58页 |
2.2.2 碳量子点(g-CQDs)的制备 | 第58-59页 |
2.2.3 g-CQDs的测试与表征 | 第59-60页 |
2.2.4 2D细胞来源及培养 | 第60页 |
2.2.6 3D多细胞球体的培养 | 第60页 |
2.2.7 细胞毒性检测 | 第60-61页 |
2.2.8 体外2D细胞显影 | 第61页 |
2.2.9 体外3D细胞显影 | 第61-6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2.3.1 热解大蒜制备g-CQDs | 第62-63页 |
2.3.2 g-CQDs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63-65页 |
2.3.3 g-CQDs的光学性质研究 | 第65-68页 |
2.3.4 g-CQDs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 第68-69页 |
2.3.5 3D细胞模型的培养及表征 | 第69-70页 |
2.3.6 g-CQDs的活细胞成像 | 第70-7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第三章 线粒体靶向无机多功能纳米平台的制备和表征 | 第78-102页 |
3.1 引言 | 第78-7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9-85页 |
3.2.1 实验设备及试剂 | 第79-81页 |
3.2.2 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的制备 | 第81-82页 |
3.2.3 四氧化三铁-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Fe_3O_4@mSiO_2)的制备 | 第82页 |
3.2.4 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Fe_3O_4@mSiO_2-NH_2)的制备 | 第82-83页 |
3.2.5 三苯基膦盐(CTPB)的合成 | 第83页 |
3.2.6 线粒体靶向的四氧化三铁-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Fe_3O_4@mSiO_2-TPP)的制备 | 第83页 |
3.2.7 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的制备 | 第83-84页 |
3.2.8 多功能纳米平台(Fe_3O_4@mSiO_2-TPP/CDs)的构建 | 第84页 |
3.2.9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84-8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5-95页 |
3.3.1 纳米颗粒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85-88页 |
3.3.2 Fe_3O_4@mSiO_2纳米颗粒的线粒体靶向修饰 | 第88-90页 |
3.3.3 Fe_3O_4@mSiO_2-TPP纳米颗粒的磁学性能 | 第90-91页 |
3.3.4 Fe_3O_4@mSiO_2-IPP纳米颗粒与碳量子点相互作用 | 第91-94页 |
3.3.5 多功能纳米平台Fe_3O_4@mSiO_2-TPP/CDs的荧光性质 | 第94-95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第四章 线粒体靶向无机多功能纳米平台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 第102-132页 |
4.1 引言 | 第102-10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03-109页 |
4.2.1 实验设备及试剂 | 第103-104页 |
4.2.2 细胞来源及培养 | 第104-105页 |
4.2.3 细胞毒性检测 | 第105页 |
4.2.4 细胞凋亡检测 | 第105页 |
4.2.5 细胞膜完整性检测 | 第105-106页 |
4.2.6 纳米平台长时显影特性的观察 | 第106页 |
4.2.7 Fe_3O_4@mSiO_2-TPP线粒体靶向性的观察 | 第106-107页 |
4.2.8 Fe_3O_4@mSiO_2-TPP线粒体靶向性的定量化分析 | 第107页 |
4.2.9 Fe_3O_4@mSiO_2-TPP在线粒体富集的细胞电镜表征 | 第107-108页 |
4.2.10 纳米平台的线粒体靶向性评价 | 第108页 |
4.2.11 外加磁场影响细胞内吞纳米平台的观察 | 第108页 |
4.2.12 外加磁场影响细胞内吞纳米平台的定量化分析 | 第108页 |
4.2.13 外加磁场影响细胞内吞纳米平台的细胞电镜表征 | 第108-10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27页 |
4.3.1 纳米平台的细胞毒性评价 | 第109-113页 |
4.3.2 纳米平台的长时细胞显影 | 第113-114页 |
4.3.3 纳米平台的线粒体靶向性评价 | 第114-120页 |
4.3.4 外加磁场对细胞内吞纳米平台的影响 | 第120-12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第五章 线粒体靶向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研究 | 第132-172页 |
5.1 引言 | 第132-13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35-143页 |
5.2.1 实验设备及试剂 | 第135-137页 |
5.2.2 十六胺包覆的碳量子点(CQDs)的制备 | 第137页 |
5.2.3 CQDs的测试与表征 | 第137-138页 |
5.2.4 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三苯基膦共轭结构(TPGS-TPP)的制备 | 第138页 |
5.2.5 TPGS-TPP的性能表征 | 第138-139页 |
5.2.6 线粒体靶向的碳量子点/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纳米胶束(CQDs-TPGS-TPP)的制备 | 第139页 |
5.2.7 CQDs-TPGS-TPP纳米胶束的表征和形貌观察 | 第139页 |
5.2.8 细胞来源及培养 | 第139-140页 |
5.2.9 CQDs-TPGS-TPP纳米胶束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140页 |
5.2.10 CQDs-TPGS-TPP纳米胶束的细胞显影和线粒体靶向实验 | 第140页 |
5.2.11 CQDs-TPGS-TPP纳米胶束对阿霉素(DOX)的载药实验 | 第140-141页 |
5.2.12 CQDs-TPGS-TPP/DOX载药纳米胶束的体外释放实验 | 第141页 |
5.2.13 CQDs-TPGS-TPP/DOX载药纳米胶束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141页 |
5.2.14 MCF-7和MCF-7/ADR细胞的体外3D模型的构建 | 第141-142页 |
5.2.15 载药纳米胶束在3D细胞团中的渗透 | 第142页 |
5.2.16 载药纳米胶束对耐药MCF-7/ADR 3D细胞团的生长抑制 | 第142-14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43-166页 |
5.3.1 CQDs的制备及表征 | 第143-146页 |
5.3.2 TPGS-TPP共轭结构的制备及表征 | 第146-149页 |
5.3.3 CQDs-TPGS-TPP纳米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 第149-152页 |
5.3.4 人乳腺癌细胞的MDR处理 | 第152-153页 |
5.3.5 CQDs-TPGS-TPP的细胞毒性、细胞显影效果和线粒体靶向作用 | 第153-155页 |
5.3.6 载药纳米胶束CQDs-TPGS- TPP/DOX的制备和体外释放 | 第155-157页 |
5.3.7 载药纳米胶束增强DOX对MDR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 第157-160页 |
5.3.8 3D细胞模型的培养及表征 | 第160-162页 |
5.3.9 载药纳米胶束在3D细胞团中的渗透情况 | 第162-164页 |
5.3.10 载药纳米胶束对耐药3D细胞团的生长抑制效果 | 第164-1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6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2-175页 |
致谢 | 第175-17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