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 | 第13页 |
1.3 混杂纤维混凝土 | 第13-14页 |
1.4 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1 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2 聚丙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3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第2章 试验概况 | 第18-26页 |
2.1 正交试验法 | 第18页 |
2.2 正交试验方案 | 第18-20页 |
2.2.1 因素与水平的选择 | 第18-19页 |
2.2.2 正交表头设计 | 第19-20页 |
2.3 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 | 第20-21页 |
2.3.1 方差分析的概念 | 第20-21页 |
2.3.2 误差分析 | 第21页 |
2.4 试验原材料和配合比 | 第21-23页 |
2.4.1 原材料 | 第21-22页 |
2.4.2 配合比设计 | 第22-23页 |
2.4.3 试件的制作、试件及养护 | 第23页 |
2.5 试验设备 | 第23-26页 |
第3章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 | 第26-32页 |
3.1 试验内容 | 第26页 |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6-30页 |
3.2.1 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3.2.2 坍落度极差分析 | 第27-28页 |
3.2.3 坍落度方差分析 | 第28页 |
3.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 第32-42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测试方法及数据 | 第32-34页 |
4.3 抗压强度比试验值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4.4 各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4.4.1 钢纤维体积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4.4.2 钢纤维长径比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3 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影响 | 第37页 |
4.5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破坏形态 | 第37-38页 |
4.6 抗压强度线性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4.7 抗压强度计算公式 | 第39-4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 第42-64页 |
5.1 引言 | 第42页 |
5.2 抗折强度试验测试方法及数据 | 第42-44页 |
5.2.1 抗折强度测试方法 | 第42-43页 |
5.2.2 抗折强度和抗折弹性模量确定方法 | 第43-44页 |
5.3 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5.3.1 抗折强度比试验值的方差分析 | 第45-46页 |
5.3.2 各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5.4 抗折弹性模量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5.4.1 抗折弹性模量比试验值的方差分析 | 第49-50页 |
5.4.2 各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抗折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5.5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机理分析 | 第52-54页 |
5.5.1 混杂纤维混凝土机理分析 | 第52-53页 |
5.5.2 纤维混杂效应分析 | 第53-54页 |
5.6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破坏形态分析 | 第54-56页 |
5.7 线性回归分析 | 第56-58页 |
5.7.1 抗折强度线性回归分析 | 第56-57页 |
5.7.2 抗折弹性模量线性回归分析 | 第57-58页 |
5.8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压与抗折强度、抗折弹性模量的关系 | 第58-62页 |
5.8.1 抗折强度计算公式 | 第58-59页 |
5.8.2 抗折弹性模量计算公式 | 第59页 |
5.8.3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关系 | 第59-61页 |
5.8.4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抗折弹性模量关系 | 第61-62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8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6.2 本课题研究展望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