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Z市初中教师教学设计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6-19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19-38页
    一、教学设计的起源第19-20页
    二、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第20-21页
    三、教学设计理论的转向第21-22页
    四、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第22-24页
    五、教学设计研究在中国第24-25页
    六、中国教学设计现状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第25-38页
        (一) 调查设计的理论框架第26-29页
        (二) 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方法第29-35页
        (三) 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5-37页
        (四) 本研究的定位第37-38页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第38-50页
    一、教学设计的原点:学与教的本质与过程第38-44页
        (一) 学习的本质与过程第38-40页
        (二) 教学的本质与过程第40-44页
    二、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第44-50页
        (一) 表现性目标的确定第44-46页
        (二) 学习者分析第46-47页
        (三) 学生评价与教学评价第47-50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第50-61页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第50页
    二、概念界定第50-51页
    三、现状调查的理论框架第51-52页
    四、具体调查问题的设计第52-58页
        (一) 现状:经验与问题第52-57页
        (二) 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第57-58页
        (三) 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第58页
    五、研究过程第58-61页
第四章 分析结果第61-98页
    一、教学设计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第61-91页
        (一) 确定表现性目标第61-67页
        (二) 课前预习第67-70页
        (三) 教学目标的传达方式第70-74页
        (四)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第74-75页
        (五) 提供学习策略指导第75-79页
        (六) 家庭作业第79-84页
        (七) 作业反馈第84-88页
        (八) 学生评价第88-91页
    二、教学设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第91-98页
        (一) 使用集体备课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第91-92页
        (二) 预习作业的使用频率和作业量对学生成绩无显著影响第92-93页
        (三) 教学伊始传达学习重点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第93-94页
        (四)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第94页
        (五) 案例、故事、推演等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第94-95页
        (六) 家庭作业的数量与类型对学生成绩无显著影响第95-96页
        (七) 对高错误率学生的个别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第96-97页
        (八) 自编测验的试题类型对学生成绩无显著影响第97-98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98-108页
    一、结论第98-102页
        (一) 总体来看教学设计现状符合有关理论要求第98-99页
        (二) 不同教学设计环节的影响因素迥异第99-101页
        (三) 仅有少数教学设计决策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第101-102页
    二、讨论与建议第102-108页
        (一) 积极推广以集体备课的方式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第102-103页
        (二) 继续考察生成性预习行为的有效性第103-104页
        (三) 新课开始时是传递学习预期的关键时间点第104页
        (四) 数学教学应时刻关注新旧知识的关联第104-105页
        (五) 积极使用更加精细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第105页
        (六) 简单增加作业量和改变作业形式并非提升学生水平有效方法第105-106页
        (七) 为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的作业反馈创造条件第106-107页
        (八) 继续挖掘自编测验工作的关键要素第107-108页
附录 中国学校课程与教学数据库(教师问卷)第108-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2页
后记第122-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陶粒去除水中全氟化合物和纳米物质的研究
下一篇: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单桩承载力在威海地区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