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动力测桩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2.2 国内动力测桩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高应变动力测桩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威海地区桩的荷载-沉降关系分析 | 第17-31页 |
2.1 桩与土的相互作用 | 第17页 |
2.2 土的剪切应力——应变关系 | 第17-19页 |
2.3 桩的静载荷试验曲线分析 | 第19-24页 |
2.3.1 变形状态的划分 | 第19-20页 |
2.3.2 桩土体系的弹性变形 | 第20-22页 |
2.3.3 桩的破坏变形 | 第22-23页 |
2.3.4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的变化趋势 | 第23-24页 |
2.4 静载荷试验曲线的双曲线拟合 | 第24-25页 |
2.5 桩的破坏标准 | 第25-29页 |
2.5.1 几种常用破坏标准分析 | 第25-27页 |
2.5.2 双曲线拟合法破坏标准 | 第27-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非线性土反力模型及动力打桩公式 | 第31-43页 |
3.1 非线性土反力模型 | 第31-33页 |
3.2 考虑土反力非线性的动力打桩公式 | 第33-39页 |
3.2.1 基本假设 | 第33页 |
3.2.2 动力打桩公式的建立 | 第33-39页 |
3.3 参数的确定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工程实例计算分析 | 第43-47页 |
4.1 概述 | 第43页 |
4.2 威海体育馆、威海体育场工程概况 | 第43-44页 |
4.3 与静载荷试验法及海利动力打桩公式法的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