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论文--化工过程用机械与设备论文--物质分离机械论文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的制备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纳滤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第15-16页
    1.2 多巴胺在膜研发领域的应用第16-19页
        1.2.1 多巴胺超强粘附性及亲水性第16-17页
        1.2.2 多巴胺聚合层直接改性基体材料第17-18页
        1.2.3 多巴胺复合层对材料功能化第18-19页
    1.3 氧化石墨烯膜的分离原理第19-21页
    1.4 氧化石墨烯在膜研发领域中的应用第21-23页
        1.4.1 氧化石墨烯在膜领域的应用现状第21-22页
        1.4.2 氧化石墨烯在纳滤膜研发领域的应用第22-23页
    1.5 氧化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第23-25页
        1.5.1 浸涂法第23页
        1.5.2 层层自组装法第23-24页
        1.5.3 真空过滤法第24-25页
        1.5.4 喷涂法第25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2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9-37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实验所需试剂及设备第29-31页
    2.3 制备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的方法步骤第31-32页
    2.4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的表征方法第32-33页
        2.4.1 SEM分析第32页
        2.4.2 XPS分析第32页
        2.4.3 接触角测试第32页
        2.4.4 FT-IR分析第32-33页
        2.4.5 AFM分析第33页
        2.4.6 Zeta电位第33页
    2.5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的性能评价第33-37页
        2.5.1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性能评价装置第33-34页
        2.5.2 纳滤膜性能计算方法第34-37页
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的表征第37-47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的表征第37-44页
        3.2.1 膜表面的形态结构第37-38页
        3.2.2 膜的表面元素分析第38-40页
        3.2.3 膜表面的亲水性第40-41页
        3.2.4 膜表面主要化学键第41-42页
        3.2.5 膜表面粗糙度第42-43页
        3.2.6 膜表面Zeta电位第43-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四章 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47-71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的制备第47-55页
        4.2.1 基膜的选择第47-48页
        4.2.2 多巴胺复合层数对基膜改性情况的影响第48-50页
        4.2.3 氧化石墨烯层间物质对膜稳定性的影响第50-52页
        4.2.4 交联剂浓度的影响第52-53页
        4.2.5 氧化石墨烯浓度的影响第53-54页
        4.2.6 氧化石墨烯复合层数的影响第54-55页
    4.3 膜的性能测试第55-65页
        4.3.1 M-PDA膜对有机染料的纳滤性能第55-56页
        4.3.2 M-TMC膜对有机染料的纳滤性能第56-57页
        4.3.3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对有机染料的纳滤性能第57-58页
        4.3.4 M-PDA膜对Cl~-、SO_4~(2-)、PO_4~(3-)截留能力第58-59页
        4.3.5 M-TMC膜对Cl~-、SO_4~(2-)、PO_4~(3-)截留能力第59-60页
        4.3.6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对Cl~-、SO_4~(2-)、PO_4~(3-)的纳滤性能第60-61页
        4.3.7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抗污染性能第61-63页
        4.3.8 原料液浓度纳滤性能的影响第63页
        4.3.9 纳滤膜对阴离子混合物的分离效果第63-65页
    4.4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第65-69页
        4.4.1 不同方法制备的纳滤膜的稳定性第65-67页
        4.4.2 不同方法制备的纳滤膜对Cl~-、SO_4~(2-)、PO_4~(3-)的截留能力第67-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81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81-83页
附件第83-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低损耗半导体纳米激光器研究
下一篇:双网环境下工业过程运行反馈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