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其他道路运输工具论文--摩托车、机器脚踏车论文

摩托车车架多轴向多激励道路模拟试验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车辆及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方法第12页
        1.2.2 汽车及零部件道路模拟试验第12-13页
        1.2.3 摩托车及零部件道路模拟试验第13-14页
        1.2.4 摩托车及零部件道路模拟虚拟试验第14-15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1 本文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小结第17-19页
2 车架典型工况有限元分析与强度评价第19-29页
    2.1 车架受力分析第19页
    2.2 车架典型工况与边界载荷的确立第19-21页
        2.2.1 车架典型工况第19-20页
        2.2.2 车架典型工况边界载荷第20-21页
    2.3 车架典型工况静力分析与强度评价第21-27页
        2.3.1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1-22页
        2.3.2 载荷及约束条件第22页
        2.3.3 结果分析与强度评价第22-27页
    2.4 小结第27-29页
3 车架典型路况道路载荷谱采集与分析第29-41页
    3.1 车架道路载荷谱采集第29-34页
        3.1.1 采集仪器第29-30页
        3.1.2 传感器测点选取与布置第30-31页
        3.1.3 系统调试第31-32页
        3.1.4 采样路段第32页
        3.1.5 采集方案第32-33页
        3.1.6 道路载荷谱第33-34页
    3.2 载荷谱处理和分析第34-37页
        3.2.1 预处理第34-35页
        3.2.2 数据重复性分析第35-36页
        3.2.3 数据统计分析第36-37页
    3.3 车架应力分布第37-39页
        3.3.1 车架恶劣工况判断第38-39页
        3.3.2 车架应力分布图第39页
    3.4 小结第39-41页
4 车架多轴向多激励道路模拟试验台架方案设计第41-51页
    4.1 传统道路模拟试验装置第41-42页
        4.1.1 摩托车整车道路模拟试验装置第41页
        4.1.2 摩托车车架道路模拟试验装置第41-42页
    4.2 车架多轴向多激励道路模拟试验台架方案设计第42-45页
        4.2.1 试验台架总体设计思路第42-43页
        4.2.2 试验台架关键零部件设计第43-45页
    4.3 试验台架方案可行性分析第45-49页
        4.3.1 关键零部件可行性分析第45-46页
        4.3.2 试验台架整体可行性分析第46-49页
    4.4 小结第49-51页
5 试验台架刚-弹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与方案优化第51-67页
    5.1 构建试验台架刚-弹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第51-56页
        5.1.1 车架与后平叉柔性体模型的建立第51-56页
        5.1.2 试验台架刚-弹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第56页
    5.2 仿真分析与试验台架方案优化第56-65页
        5.2.1 获取车架测点应力响应信号第57-58页
        5.2.2 试验台架方案优化第58-65页
    5.3 搭建试验台架第65页
    5.4 小结第65-67页
6 车架多轴向多激励道路模拟试验方法第67-83页
    6.1 道路模拟试验方法第67-68页
    6.2 远程参数控制(RPC)载荷谱模拟迭代方法第68-69页
    6.3 多轴向多激励道路模拟试验第69-80页
        6.3.1 搭建道路模拟试验系统第69-70页
        6.3.2 试验系统安装及调试第70-71页
        6.3.3 控制方式选取第71页
        6.3.4 迭代测点选取第71页
        6.3.5 载荷谱模拟迭代第71-78页
        6.3.6 分组试验第78-79页
        6.3.7 迭代精度影响因素分析第79-80页
    6.4 摩托车车架多轴向多激励道路模拟试验方法第80页
    6.5 小结第80-83页
7 基于道路模拟激励谱的车架虚拟疲劳试验方法第83-91页
    7.1 疲劳分析基本理论第83-85页
        7.1.1 疲劳分析基本步骤第83-84页
        7.1.2 材料S-N曲线第84页
        7.1.3 雨流计数第84-85页
    7.2 基于道路模拟激励谱的车架虚拟疲劳试验方法第85-90页
        7.2.1 模态分析第86页
        7.2.2 提取道路模拟激励谱第86-87页
        7.2.3 刚-弹耦合动力学仿真与模态位移历程获取第87-88页
        7.2.4 材料S-N曲线第88页
        7.2.5 车架虚拟疲劳寿命预测第88-90页
    7.3 小结第90-91页
8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8.1 全文总结第91页
    8.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91-92页
    8.3 设想和展望第92-93页
致谢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昌平战略规划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与转移研究
下一篇:基于三电平逆变器的船舶推进电机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