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水牛的遗传资源分布与现状 | 第13-14页 |
1.1.1 家养水牛遗传资源 | 第13页 |
1.1.2 中国家养水牛的现状 | 第13-14页 |
1.2 牦牛的遗传资源分布与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家养牦牛遗传资源 | 第14-15页 |
1.2.2 中国家养牦牛的现状 | 第15-16页 |
1.2.3 中国青海高原牦牛的资源及现状 | 第16页 |
1.3 中国马的遗传资源分布与现状 | 第16-17页 |
1.3.1 中国马遗传资源 | 第16-17页 |
1.3.2 中国家马的现状 | 第17页 |
1.4 Y染色体结构特征 | 第17-19页 |
1.4.1 Y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及特征 | 第17页 |
1.4.2 人Y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1.4.3 牛Y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 第18页 |
1.4.4 马Y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1.5 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 | 第19-20页 |
1.5.1 常见的分子标记 | 第19-20页 |
1.5.2 微卫星分型技术 | 第20页 |
1.6 家畜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6.1 黄牛Y-STR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6.2 水牛Y-STR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6.3 牦牛Y-STR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6.4 马Y-SNP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7 家养水牛、牦牛及马的起源驯化 | 第22-23页 |
1.7.1 家养水牛起源驯化研究进展 | 第22页 |
1.7.2 家养牦牛起源驯化 | 第22-23页 |
1.7.3 家马起源驯化研究进展 | 第23页 |
1.8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5页 |
1.8.1 研究的目的 | 第23-24页 |
1.8.2 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水牛Y-STRs筛选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5-42页 |
2.1 材料 | 第25-26页 |
2.1.1 样本采集 | 第25页 |
2.1.2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2.2 方法 | 第26-29页 |
2.2.1 水牛基因组DNA提取 | 第26页 |
2.2.2 水牛Y染色体微卫星引物的合成 | 第26-29页 |
2.2.3 PCR反应体系和程序 | 第29页 |
2.2.4 PCR产物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 | 第29页 |
2.2.5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2.3.1 水牛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29-30页 |
2.3.2 水牛Y-STR标记特异性检测及多态性筛选 | 第30-33页 |
2.3.3 水牛Y-STR标记的荧光分型 | 第33-37页 |
2.3.4 水牛Y-STR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 | 第37-38页 |
2.3.5 水牛群体内遗传分化 | 第38-39页 |
2.3.6 水牛群体间遗传距离 | 第39页 |
2.3.7 10个水牛群体的分子系统树及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2.4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牦牛Y-STRs筛选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42-52页 |
3.1 材料 | 第42页 |
3.1.1 样本采集 | 第42页 |
3.1.2 试验试剂 | 第42页 |
3.2 方法 | 第42-44页 |
3.2.1 牦牛血液基因组DNA提取 | 第42-43页 |
3.2.2 牦牛Y染色体微卫星引物的合成 | 第43页 |
3.2.3 PCR反应体系和程序 | 第43-44页 |
3.2.4 PCR产物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 | 第44页 |
3.2.5 多态性Y-STR荧光分型 | 第44页 |
3.2.6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3.3.1 牦牛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44-45页 |
3.3.2 牦牛Y-STR标记特异性检测及多态性筛选 | 第45-46页 |
3.3.3 牦牛Y-STR标记荧光分型 | 第46-48页 |
3.3.4 牦牛Y-STR标记等位基因频率 | 第48页 |
3.3.5 青海高原牦牛与大通牦牛群体内遗传分化 | 第48-50页 |
3.3.6 青海高原牦牛群体和大通牦牛间遗传距离 | 第50页 |
3.4 讨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马Y-SNP筛选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52-60页 |
4.1 材料 | 第52-53页 |
4.1.1 样本采集 | 第52页 |
4.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52-53页 |
4.2 方法 | 第53-54页 |
4.2.1 马血液基因组DNA提取 | 第53页 |
4.2.2 马Y-SNP引物的合成 | 第53页 |
4.2.3 PCR反应体系和程序 | 第53页 |
4.2.4 PCR产物测序及RFLP分型 | 第53-54页 |
4.2.5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4.3.1 马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54页 |
4.3.2 马Y-SNP引物特异性检测及多态性筛选 | 第54-55页 |
4.3.3 马Y-SNP引物RFLP分型 | 第55页 |
4.3.4 马Y-SNP特异性引物测序结果 | 第55-56页 |
4.3.5 3 个Y-SNPs在13个马品种中的等位基因频率 | 第56-57页 |
4.3.6 中国马Y染色体单倍型分析 | 第57页 |
4.3.7 中国马Y染色体单倍型网络图分析 | 第57-58页 |
4.3.8 中国马13个品种的Y染色体核苷酸多样度和单倍型多样度 | 第58页 |
4.4 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